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研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研究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灿华|责编:许琳
  • 商品条码: 97875203855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提出要“完善刑事诉 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2018年新修改的《刑事诉 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 从宽制度的法律地位。本书 以改革的思维对认罪认罚从 宽制度进行系统性研究。一 方面,对刑事速裁程序试点 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 点改革情况进行理论总结, 从规范定位、法治化进程、 规范内容等方面对改革进行 规范解读,总结试点改革的 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 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另一方面,从“理论建构” 的维度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改革进行反思,为未来改革 建言献策。“认罚”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认罪协商机制,我 国在构建认罪协商机制时, 要从义务本位主义走向权利 本位主义,从有效辩护等方 面着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控辩 协商规则。从宽处理既包括 刑法意义上的从宽处罚,也 包括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从 宽处理,甚至还包括刑事执 行法意义上的从宽待遇。改 革要坚持正确的效率观,实 现更高层次的公正与效率的 统一。除“审判从简模式”外 ,诉讼“从快”的实现方式还 包括权力扩张模式、结构变 革模式、权利保障模式和科 技促进模式,不能将效率提 高直接等同于审判程序从简 。
作者简介
刘灿华,广东东莞人,198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曾在《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写著作4本,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
目录
导论 理论研究的改革思维 第一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规范解读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规范定位 一 坚持和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二 继承和拓展量刑规则与刑罚理论 三 延续和推进程序分流机制体系化进程 四 构建全面合作性刑事司法模式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法治化进程 一 先行试点与政治决策 二 立法授权与试点办法 三 地方实践与规则探索 四 中期报告与修法准备 五 法律修改与全面改革 第三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改革的规范内容 一 界定核心内涵 二 重申法治原则 三 明确适用范围 四 制定诉讼规则 五 强化保障机制 第四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改革的规则变化 一 认罪认罚从宽的原则化 二 认罚法律内涵、侦查程序等规则的局部调整 三 量刑建议提出方式、速裁案件二审程序等规则的非明文化 四 小结 第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改革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理论评析 一 刑事速裁程序改革的制度创新 二 司法效率提升的学理解析 三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试点探索的实践图景 一 适用范围全覆盖与试点地方有所保留 二 律师帮助全覆盖与地方实践参差不齐 三 协商规则凤毛麟角 四 量刑规则的新探索 五 全流程简化办案模式的深化 六 一审程序改革的延续与创新 七 证据制度的坚守与松动 八 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第三章 “认罚”的理论构建与制度创新 第一节 认罚的法理分析 一 “认罚”的词源分析 二 “认罚”概念的规范分析 三 “认罚”的核心要义 第二节 认罪协商的域外经验 一 “发源地”:美国辩诉交易 二 “借鉴地”之一:英国认罪从宽与协商制度 三 “借鉴地”之二:德国认罪协商 第三节 认罪协商的中国争论 一 认罪协商的不同意见 二 认罪认罚与协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