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法学基础理论

环境法学基础理论

  • 字数: 49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树义|责编:梁剑琴//郭如玥
  • 商品条码: 9787522711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重视环境法学基础理论 的研究,是推动我国环境法 学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无 论是对环境立法、司法或执 法的宏观研讨,还是对具体 环境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的 微观探析,均依赖于对环境 法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 研究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 就是要建立环境法学自身的 知识体系,找到环境法学学 科自身的专业特点,推动环 境法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本书着眼于“基础理论” ,从环境法学的概念和名称 入手,分别论述了环境法的 调整对象和保护对象、调整 方法、法律关系、权利与义 务、法律责任、法律体系和 立法体系、法治和法治体系 、立法目的和功能、本位和 人文精神、习惯法和软法、 法典编纂、研究对象和研究 方法、环境法学与相关学科 ,以及环境立法、环境行政 执法和环境司法,外国环境 法、比较环境法和国际环境 法等问题,以期较为全面地 展现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研 究领域,并力图凝练学术共 识,推动环境法学深入发展 。
作者简介
王树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主任、所长,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专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独撰、主编、合著环境法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十余部,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多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的立法研究和修改研究工作,并主持和承担了亚洲开发银行、教育部、司法部等机构和部委的十几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环境法的概念和名称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 一 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环境法的概念 二 环境法的概念的再认识 第二节 环境法的名称 一 环境法的不同名称 二 关于环境法名称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第二章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保护对象 第一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一 传统法学理论关于法律调整对象的认识 二 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四 客观认识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一 环境法保护对象的界定 二 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三 我国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第三章 环境法的调整方法 第一节 环境法调整方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环境法调整方法的概念 二 环境法调整方法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环境法调整方法的分类 一 环境法是否有其特殊的调整方法 二 根据环境法不同调整对象的分类 三 根据环境法调整方法之内容的分类 第三节 环境法调整方法与环境法调整机制的关系 一 环境法调整方法与环境法调整机制的区别 二 环境法调整方法与环境法调整机制的联系 第四章 环境法律关系 第一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一 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 环境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 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 二 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关于环境法律关系的几种观点 一 关于环境资源法调整对象及范围的不同认识 二 关于环境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不同认识 第五章 环境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环境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 环境权利与义务的类型 二 环境法代际发展中的环境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公民环境权 一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 二 环境权的概念与特点 三 环境权入宪的比较分析 四 环境权的中国生成与入宪路径 …… 下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