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的艺术(精)

诗的艺术(精)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法]布瓦洛
  • 商品条码: 978710022626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的艺术》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对17世纪以及后来的欧洲文坛影响很大。它以诗歌的形式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特性,以古希腊、罗马杰作为楷模,批评流行的低劣作品,奠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对时人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产生过很大影响。 这部用匀整的亚历山大诗体(每句12音缀)写作的文学理论,分为四曲:第一曲是一般性的原则,如写作必须有灵感,热爱理性,遵循马莱伯开创的道路,听从一个\"贤智的友人的劝告\"等。第二曲论述牧歌、挽歌、颂诗、长歌行、十四行诗、歌谣等体裁。第三曲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体裁的创作规律;作者反对悲剧用浪漫主义的格调,反对喜剧油腔滑调,也反对在作品中追求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他重视观察人、描绘人。第四曲对作家们提出一些合乎正常情理的忠告。布瓦洛不是古典主义理论的发明者,《诗的艺术》中的主要论点,如悲剧的\"三一律\"等,在他以前已有人提出。但是《诗的艺术》把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编写成简练通畅、便于记诵的诗句,对古典主义理论的普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诗的艺术》集中表现了布瓦洛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曾统治法国文坛一百余年之久,英国的蒲伯、德国的歌德均奉之为金科玉律。伏尔泰曾说:“不要碰布瓦洛,谁碰了谁就要倒霉。”福楼拜评价:“拉封丹将和但丁同样的不朽,布瓦洛将和博须埃乃至和雨果同样的不朽。”
作者简介
尼古拉·布瓦洛(Nicolas Boileau Despreaux,1636—1711),法国诗人、美学家、文学理论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16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布瓦洛在笛卡尔唯理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继承古希腊罗马尤其是贺拉斯的理论传统,总结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出版的《诗的艺术》。  译者简介: 范希衡(1906—1971),名范任,号范希衡,笔名范行、知人、任典,著名翻译家、作家。译著有《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波瓦洛文学理论文选》《忏悔录》《中国孤儿》《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
目录
布瓦洛评传 圣勃夫 诗的艺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补编 韵与理之配合——赠莫里哀 自讼——对自己才调说话 从批评中求进益——赠拉辛 没有比真更美了——赠塞涅莱侯 读朗吉努斯感言 总注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二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三(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四(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五(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六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七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八(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九(摘译) 结论(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二 附 录 一 朗吉努斯《论崇高》法译本序 二 致法兰西学院院士佩罗先生函 译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