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 字数: 185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冯姣
  • 商品条码: 9787519776237
  • 版次: 1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理论基础、现存问题、问题原因、域外模式及对策路径等方面,对该问题展开论述,体系完备,思路清晰。在步入“财产社会”的背景下,该主题的研究极具时代意义。本书的价值在于:一方面系统地对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的程序和规范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基于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剖析了刑事司法实践中财产权保护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对美国和德国两个代表性国家的财产权保护模式进行探究;基于对共性的梳理,进而提炼出我国相关制度建构过程中可借鉴之处。
目录
目 录 引 言     一、写作背景   (一)顶层设计者对财产权保护问题的不断重视与强调   (二)民营企业犯罪问题突出   (三)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不断被侵害的现实  二、文献综述   (一)刑事诉讼中财产权的范畴   (二)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四)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障机制的重构  三、本书创新点   (一)学术思想创新:明确同等重视人身权与财产权的观念   (二)研究方法创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诉讼财产权保障路径   (三)学术观点创新:强调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的系统性   (四)学术视域的创新:刑民交叉的多学科研究进路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文章结构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中财产权的范畴  一、刑事诉讼中财产权的内涵和外延   (一)一般财产权的内涵和界定   (二)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范畴  二、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障的主体   (一)刑事被追诉人   (二)被害人   (三)利害关系人  三、刑事诉讼中涉及财产权保障的程序   (一)立案阶段的刑民、行刑区分程序   (二)刑事合规不起诉程序   (三)涉案财物处置程序   (四)救济阶段的国家赔偿程序 第二章 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一、理论基础   (一)思想基础:各国对于财产权保护的思想共识   (二)宪法基础:对财产权保护的宪法共识   (三)现实需求:刑事诉讼现实层面对财产权的侵害及保护不足  二、基本原则   (一)程序法定原则   (二)权力制约原则   (三)司法中立原则   (四)比例原则   (五)权利救济原则   (六)系统保护原则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面:规定的欠缺与模糊   (一)实体层面:罪与非罪界限难以区分,不同部门法之间话语体系不一   (二)程序层面:刑民优先性厘定不清、合规不起诉缺乏法律依据   (三)涉案财物处置层面:大量规定模糊和欠缺  二、实践层面:财产权保护遭遇多重困境   (一)刑事执法介入民事经济纠纷   (二)刑民优先性问题   (三)刑事合规制度各地探索不一   (四)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无序   (五)涉产权案件纠错的非常态化   (六)国家赔偿启动困难及赔偿范围受限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方面:刑民案件区分难及诉讼配套机制不规范   (一)刑民案件、行刑案件客观上区分的难度大   (二)批准手续行政化,没有建立规范的司法审查制度  二、理论研究:观念上重视不够及相应的研究素材不足   (一)传统观念中重视人身权保护机制的研究   (二)企业刑事合规领域实证研究等素材缺乏  三、司法实践:侦查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一)侦查中心主义及其表现   (二)侦查中心主义在刑事诉讼财产权保护中的弊端  四、法外因素干预,部门利益牵连   (一)法外因素干预   (二)部门利益的牵连  五、国家赔偿制度的功能定位有待调整   (一)国家赔偿制度的定位   (二)国家赔偿制度的特点 第五章 域外刑事诉讼财产权保护模式的考察  一、美国:强调正当程序,关注私人财产权的保障   (一)搜索扣押的对象   (二)搜索扣押的程序   (三)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   (四)涉案财物没收程序   (五)程序救济  二、德国:对财产权干预的程序性规制   (一)类型:扣押和没收   (二)审前程序   (三)审判程序   (四)救济程序   (五)企业刑事合规制度  三、共性与借鉴   (一)强调第三方主体对侦查权的制约,设立独立的对物之诉   (二)利益衡量原则贯穿于始终   (三)对财产利害关系人和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关注   (四)强调在权利被侵害时的救济   (五)将企业合规作为重要的出罪事由,实现对企业的保护 第六章 完善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障的对策路径  一、实体层面:刑民关系的准确定位   (一)罪与非罪的理论界分   (二)罪与非罪的实务操作  二、程序层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理和强制措施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一)前提层面:严格限定涉案财物的范围   (二)将对物的强制性措施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建立独立的刑事对物之诉   (三)对民营企业家慎用强制措施   (四)进一步规范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   (五)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冤错案件重在从源头开始预防  三、救济层面:建立有效的内部追责、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   (一)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部门利益的切割   (三)利害关系人救济权的保障,建立诉讼中间救济程序   (四)常态化纠错机制的建构  四、衔接层面:加强《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监察法》、《行政强制法》的衔接   (一)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衔接:先刑后民的原则及反思   (二)《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   (三)《刑事诉讼法》与《行政强制法》的衔接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