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 字数: 79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潘知常|责编:郭晓鸿
  • 商品条码: 97875227218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1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2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命美学首创于1985年 。它从立足于“实践”转向立 足于“生命”,从立足于“启 蒙现代性”转向立足于“审美 现代性”,从“认识—真理” 的地平线“乾坤大挪移”到了 “情感—价值”的地平线。生 命美学不是关注人类文学艺 术的小美学,而是关注人类 美学时代美学文明、关注人 类解放的大美学。 生命美学的全称是“情本 境界论”生命美学或者“情本 境界生命论”美学,其中的“ 情本”(“兴”)、“境界”(“ 境”)、“生命”(“生”), 都正是源自中国传统美学的 核心范畴-“兴”(“情本”)、 “境”(“境界”)、“生”(“生 命”)。因此,生命美学是 中国美学传统的弘扬与传承 。 生命美学从五个方面根 本区别于实践美学: 1.以“实践的人道主义”区 别于实践美学的“实践的唯 物主义”; 2.以“爱者优存”区别于实 践美学的“适者生存” 3.以“自然界生成为人”区 别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 化”; 4.以“我审美故我在”区别 于实践美学的“我实践故我 在”; 5.以审美活动是生命活 动的必然与必需区别于实践 美学的审美活动是实践活动 的附属品、奢侈品。 生命美学:“万物一体仁 爱”的生命哲学+“情本境界 论”审美观+“知行合一”的美 育践履传统。
作者简介
潘知常,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获市、省级“五四青年奖”,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南京大学特聘为教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澳门)促进会名誉会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创会会长等。出版“生命美学三书”、“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十三卷)等约九百万字的美学专著,在《文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1993年首倡的“中国美学精神”研究,2007年提出的“塔西佗陷阱”,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和2014年在重要讲话中均曾予以关注,后者目前网上搜索为2970万条,被公认为政治学、传播学定律。1985年提出“生命美学”,并创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现的第一个美学学派——生命美学学派,目前网上搜索为4490万条。
目录
开篇 从“美学问题”到“美学的问题” 第一篇 美学:以“美的名义”关注人的解放 第一章 美学超越美学 第一节 超越美学的美学 第二节 生命美学的重构 第三节 巴黎手稿:生命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第二章 生命美学三论题 第一节 生命美学第一论题:美学的奥秘在人 第二节 生命美学第二论题:当代美学的四个转换 第三节 生命美学第三论题: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 第二篇 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初论 第三章 性质视界:审美的人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内在描述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外在辨析 第四章 形态取向:美在境界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形态 第三篇 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再论 第五章 根源层面:“因生命,而审美”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发生 第六章 方式维度:“因审美,而生命”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生成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结构方式 第四篇 美学作为第一哲学 第七章 通过审美获得解放 第一节 “让一部分人先美学起来” 第二节 没有美万万不能 第八章 美学与人类的未来 第一节 “天下归美” 第二节 人成之为人 第三节 世界成之为世界 附录 本书的基本参考文献 后记 四十年磨一剑——关于我的“生命美学三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