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燃一盏心烛:教育扶贫志愿项目十年集体记忆

燃一盏心烛:教育扶贫志愿项目十年集体记忆

  • 字数: 148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孙国徽等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36655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教育扶贫志愿项目正式成立。中国民促会作为主管单位引导项目规范化专业化运行,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管理运营中国山区优秀校长国际领导力奖学金项目(简称“山区校长奖学金项目”)和走进山区教育(简称“支教项目”)两大旗舰板块。 在本书中,教育扶贫志愿项目的志愿者分享了志愿历程、讲述公益故事,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公益项目的同时,期待能够燃起读者投身志愿服务的满腔热情,参与公益行动,服务社会、助益他人。
作者简介
孙国徽,河南开封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供职于大型能源央企,现就职于党政机关。利用业余时间投身教育扶贫志愿项目,迄今历时十余载,但深耕公益之心澎湃如初。曾合著出版纪实文学作品《深海利器981》、能源经济作品《百年石油中国策》,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产经新闻奖、国企好新闻奖、全国安全生产新闻奖等,报告文学作品入选青少年德育读本《万里长城永不倒——抗震救灾英雄故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山村“燃灯者”// 以一个“灵魂”唤醒更多“灵魂”// 拨通面试电话时,那位校长正在放羊// 守护那个“谎言”,值了// 一位乡村校长的“流水账”// 不畏坎途的“迟到者”// 在国际领导力课堂上,他关注的是厕所问题// 给山区校长们张罗一顿“散伙饭”// 在乡村小学建一座农耕博物馆// 担子有多重,心就有多远// 这笔“良心债”不还清,就不会离开// 拄拐的希望小学“守门人”// 第二篇公益江湖的“儿女们”// “小鱼的故事”,你听过吗?// 我们经常这样召开“国际会议”// 打虎亲兄弟,公益“父女兵”// 一个公益项目的生命力,决定它能走多远// 从此,志愿者团队有了“智囊团”// 那年夏天,我们“失约”了// 重返“起点”红白小学// 这些“益”友们,每个人都值得被铭记// 第三篇且行且忧思// 教育领域更需“精准扶贫”// 财富的归处: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把机会留给最需要的人// 开阔眼界绝非初衷,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最渴望家庭教育“回归”的是乡村// 时隔二十年,再当一回“小学生”// 那个以校为“家”的孩子,如今还好吗?// 爱的“最后一公里”,无人可以替代// 只有沉下去,才知道支教地最需要什么// 支教乡村:深埋一粒种子,愿它生长发芽// 第四篇此处即吾乡// 善缘之源// 运河之上,有一处“精神坐标”// 忙在地铁1号线上// 公益传播志愿者的午夜时刻// 化解一场“公关危机”// 不甘为公益大潮中的“落伍者”// 低调公益,高调做事// 十年过去,我还在这里// 第五篇“同行者”说// 孩子们的信任,给予我超越自我的力量// 种下更多“种子”,收获更多“礼物”// 力所能及处自当全力以赴// 精诚打磨,公益品牌塑造出于点滴// “志愿”二字,在我心里悄悄变成了“幸福”// 成为一名志愿者,才知道那道光芒从何而来// 丝丝缕缕的希望,是要寻觅灯塔的明光// 海外学子支教项目:滋养视野、延展人生// 支教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一个传播温暖的故事// 带着吉他去支教,是一个明智决定// 附录教育扶贫志愿项目历年参与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