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依然如旧的月色(增订本)

依然如旧的月色(增订本)

  • 字数: 246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茅海建|责编:冯金红
  • 商品条码: 97871080746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史专家茅海建教授的学术随笔集。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作者近二十年习史、治学、思考的学术人生,像散落在海滩上,深深浅浅、寻寻觅觅的一串串脚印。 文章分为四辑。怀人的第一辑如师长学行录,有陈旭麓、黄彰健、卫藤沈吉、朱维铮等活跃在中外史坛的学人、师长,近距离观察其内心追求,亲切温暖,耐人寻味;第二组笔涉学术思潮、学界生态,讨论的问题颇有启发性;第三辑可见其治学心迹的坦陈,对年青学人有垂范的启示;最后一辑有趣味的近代文化生活史事之考察,作者慧眼独具,颇多“看点”。增订本删去了初版中六篇自著的序言,增补了回忆蔡鸿生、章开源先生等多篇新文章。 对许多熟悉茅海建的读者来说,在 “史实重建、精微考辨”的重大历史命题之外,读读这本书,可以更多地获取有趣味的近代史事,还可以触摸到这位严谨治学的教授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炽热深沉的情感。
作者简介
茅海建,1954年出生于上海,“文化大革命”时,读小学五年级,随后参加“革命” “学工”和“学农”;16岁去当兵(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出路);23岁上大学(1977一1980,中山大学历史系),属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26岁读硕士研究生(1980—1982,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陈旭麓先生;毕业后到军事科学院工作,编辑《百科全书》;1989年以少校军衔退役,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读书仅10年,军龄却有19年。 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工作10年,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0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的课题有两项: 从1980年读研究生时起,主要研究两次鸦片战争及该时段的政治与外交,用了18年的时间,先后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该项研究已经结束。 从1998年起,主要研究戊戌变法,已经用了17年的时间,先后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2014)。该项研究尚未结束,仍在进行中。 另著有学术随笔集《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年)。
目录
自序 陈师旭麓先生忌日二十周年 悼念黄彰健先生 附:黄彰健先生2009年8月13日来信 追思卫藤沈吉先生 记朱维铮先生 记何芳川先生 附:记王天有先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 ——蔡鸿生教授著《俄罗斯馆纪事》讨论课发言 一 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二 了不起的助教 三 北京图书馆的“晒蓝”复写 四 “良史”的传统 五 细节的分量 六 德行惠人 悼念章开沅先生 中国近代政治史面对的挑战及其思考 中美关系的起源及其影响 一 早期中美民间关系 二 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 三 留美学童与排华法案 四 对抗中的互相利用 历史地看待历史 ——读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1911-1950》 不同的声音 ——读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革命》 一 革命理论的悖难 二 毛泽东的策略 三 理论阐释与史实描述 京都大学的“共同研究” 《天朝的崩溃》的出版 心中要有读者:经历与体会 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一 近代中国文化的区域结构 二 湖湘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作用与地位 三 来自湖南的毛泽东 龚自珍和他的时代 一 家世、生平与才华 二 传统意识下的危机感 三 社会精英与时代要求的差距 清末帝王教科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各类《讲义》 一 《讲义》的产生背景与收藏情况 二 周自齐与他的《外交讲义》 三 《讲义》展现的历史及其思想价值 “醇亲王府档案”中的鸡零狗碎 一 免跪拜的上谕 二 菜单 三 分期付款购买《大英百科全书》 四 两封没有来由的家信 康有为的房师与同文馆的考卷 一 余诚格的禀帖与房师、座师 二 光绪九年京师同文馆年终大考考卷 张之洞的别敬、礼物与贡品 ——晚清上流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一 别敬及其他 二 送王公大臣的礼物 三 送外国政要和机构的礼物 四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报效与贡品 五 给逃亡西安慈禧太后、光绪帝的贡品及送行在军机处的礼物 六 慈禧太后六十七岁生日贡品 七 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贡品与庆典 八 光绪三十年年贡及以后的贡品 九 简短的结语 补记一 补记二 直隶总督陈夔龙宣统元年(1909)炭敬册 一 《云贵同乡京官录》的内容 二 谁送的炭敬和谁写的《云贵同乡京官录》炭敬册? 三 外官给哪些京官送炭敬 四 炭敬的标准 五 璧还的情况与缺失的人名 六 与张之洞的比较 七 京官贫困化与节敬的退场 增订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