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字奇功:梁启超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

文字奇功:梁启超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黄克武 著
  • 商品条码: 9787559864581
  • 版次: 1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为一部研究梁启超思想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学术著作。“文字奇功”是胡适写给梁启超挽联中的一句,提纲挈领地点出了梁启超一生的成就——以“惊心动魄”的文字继承旧传统、引进新思潮,推动了中国的现代转型。书稿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包括他对西方哲学与新史学的译介;第二部分聚焦梁启超的人际网络与影响圈,如严复、胡适等;第三部分探讨梁启超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趋势。书稿试图从几个侧面,呈现梁启超的生平与思想。
作者简介
黄克武,1957年生,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著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研究》《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等。
目录
序:我与梁启超研究的因缘? 1 第一章 导论:有关梁启超学术思想的一个争议 一、前言:“百科全书式”的巨大存在 二、有关梁启超学术思想的一个争议 第二章? 铸造国魂: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 一、前言:从列文森“儒教已死”的辩论谈起 二、“方死方生”抑或“更生之变”? 三、铸造“国魂”:晚清时期梁启超的“国民”思想 四、“中国不亡论”与“国性说”:梁启超的“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五、余论:“游魂说”与“新启蒙” 第三章? 宋明理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的阳明学 一、前言:儒家传统与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二、梁启超思想的内在逻辑 三、心有所主而兼容并蓄:阳明学与梁启超思想的取舍问题 四、小结 第四章? 诸子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的墨子学 一、前言:清代墨学的复兴 二、《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的墨子学 三、20世纪 20年代梁启超的墨子学 四、小结 第五章? 西方哲学的现代诠释:梁启超与康德 一、前言:梁启超著作中的康德 二、学者对梁启超译介康德之评估 三、从“カント”到“康德”:梁启超对康德中国图像的建构 四、梁启超对康德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五、小结 第六章? 熔铸一炉: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 一、前言:清季的“新史学运动” 二、实证史学、道德知识与形上世界 三、熔铸一炉:新康德主义与佛儒思想会通下的新史学 四、对梁任公史学思想的评价——代结论 第七章 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以 严复、梁启超与《新青年》的辩论为中心 一、前言:20世纪初有关灵学的争论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灵学研究的兴起 三、上海灵学会的“科学”宣称:科学、灵学相得益彰 四、中西灵学之融通:严复对科学、宗教、迷信关系之思考 五、《新青年》对灵学之批判:科学与迷信之二分 六、思想的延续:梁启超与科玄论战 七、小结 第八章 结论: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 附录:略论梁启超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