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未来教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未来教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 字数: 210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丛书主编 王素 祁彧 张阳 秦亮 编著
  • 商品条码: 97871117118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教育科学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为我国教师发展量身打造的一本他们真正需要的书,它从解决 教师教育困境出发,帮助教师解决项目化学习不想做、不能做、不会做的问题。本书共四个模块七章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一条能力持续进阶的路径。因为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不是(以“珠峰”为目标的)项目,而是(以“体能”为结果的)学习,所以它需要我们在这条进阶路径上刻意练习,不断精进。我们*终会发现,本书驱动问题的答案并非“藏”在理论里,而是“长”在我国教师真实的项目化学习实践里。 扫描封面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增值资源,方便教师更好地使用本书。
作者简介
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实证的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未来学校研究、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青少年科学素养监测研究、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研究等。 祁彧:山东省潍坊未来实验学校校长 张阳:博士,MTC大中华区COO兼北京探月学院社科不负责人 秦亮:博士,美国教育联合会中国区课程中心副主任
目录
前言 全书框架概览 /1 模块一 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why) 第一章 为什么全球教育普遍选择了项目化学习 1.1 新挑战:教育变革此时此地此身 /4 1.2 旧问题:策略之争由目标来终结 /5 1.3 一模型:终身成长无限循环模型 /7 1.4 本章小结 /9 模块二 项目化学习是什么(what) 第二章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1 大合集:在定义辗转腾挪的背后 /12 2.2 一句话:本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15 2.3 一座桥:教师是学习和项目之桥 /16 2.4 一封信:来自项目管理专家的信 /16 2.5 本章小结 /21 第三章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貌似理解与真正理解 3.1 失败了:从国外打假信息里学习 /23 3.2 无规划:不摸石头,一蹦就想过河 /27 3.3 无情境:小马用大牛的方法过河 /29 3.4 无评价:只顾摸石头却忘记过河 /30 3.5 本章小结 /31 模块三 谁能做项目化学习(who) 第四章 什么样的教师更容易做好项目化学习 4.1 有好奇:永远好奇如何学以致用 /33 4.1.1 工具1 意义学习 /33 4.1.2 工具2 乔哈里窗 /35 4.1.3 工具3 实干家名单 /36 4.1.4 工具4 问题清单 /37 4.2 换角色:做菩提祖师还是做唐僧 /39 4.2.1 教练角色/39 4.2.2 更多角色/40 4.3 提能力:循序渐进,慢慢来比较快 /41 4.3.1 七必备/42 4.3.2 一新知 /42 4.3.3 三步走 /44 4.4 本章小结 /48 第五章 什么样的学校更容易做好项目化学习 5.1 有目标:不会误把手段当作目的 /49 5.2 内整合:集体教研支持能力卡点 /53 5.3 外整合:外部资源转为挑战任务 /56 5.4 本章小结 /59 5.5 小彩蛋:如何确认素养教育眼神 /59 模块四 如何做项目化学习(how) 第六章 包含“评价设计”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6.1 抓标准:评价先行,从我自己做起 /65 6.1.1 设计标准/65 6.1.2 专有名词/68 6.1.3 目标设计/71 6.1.4 体验设计/73 6.1.5 特征设计/75 6.1.6 交互设计/79 6.2 三条边: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极限 /80 6.3 用工具:用一页纸构思设计蓝图 /81 6.3.1 教师动机/83 6.3.2 学生动机/83 6.3.3 评价三板斧/87 6.3.4 学生难点/95 6.3.5 驱动问题/96 6.3.6 项目实施/101 6.3.7 项目名称/106 6.3.8 关键资源/108 6.3.9 项目墙/109 6.4 用案例:带着问题意识拆解案例 /111 6.4.1 “教师就能评价”的案例 /111 6.4.2 “非教师就能评价”的案例 /112 6.5 用模板:让设计能力被完整看见 /115 6.6 本章小结 /117 第七章 包含“评价实施”的项目化学习实施 7.1 有标准:标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8 7.2 抓转变:自己就是秋天的一棵树 /119 7.2.1 第一类:树枝型能力 /120 7.2.2 第二类:过渡型能力 /122 7.2.3 第三类:树叶型能力 /122 7.3 有红线:对婚庆式实施坚决说不 /123 7.4 有金线:形成性评价,持续性反馈 /125 7.5 重证据:自己建立专业发展档案 /126 7.6 本章小结 /128 编者心语 /13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