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秦佑国建筑文集(精)

秦佑国建筑文集(精)

  • 字数: 500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秦佑国|
  • 商品条码: 97873026494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秦佑国先生是我国知名 建筑物理学家、建筑教育家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 长等职务,在建筑声学、绿 色建筑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为我国建筑学科体系的开拓 做出卓越贡献,推动中国建 筑教育迈向世界。本书汇集 了秦先生毕生的学术思想、 建筑实践及教学成果,精选 秦先生在国内外刊物、会议 上发表的论文、评论、发言 等,也包括媒体的采访文章 ,系统归纳了他在学术、教 育等领域的成果与贡献。本 书适合建筑学、建筑技术及 相关专业学者、教育研究者 及大中专院校师生,有较强 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秦佑国,1943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61~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学习;1978~1981年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方向研究生;1988年评为副教授,1990年评为教授;1996年9月~1997年3月赴哈佛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秦佑国教授长期以来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建筑的文化理解”,得到广泛好评;秦佑国教授多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的称号,并且因其在建筑学基础教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2016年获得“清华新百年基础教学教师奖”。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 全军优秀设计一等奖; 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 国际住宅协会“绿色建筑杰出贡献人士”奖;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目录
第一篇 建筑教育与学科建设 任职建筑学院院长后在全院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 梁思成、林徽因与国徽设计 对《清华大学2001-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讨论意见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 关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立景观建筑学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报告 建筑学院学科建设规划汇报提纲 离任述职报告 建筑技术教育的理念更新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清华建筑教育六十年 堪培拉协议与中国建筑教育评估 “LANDSCAPE”及“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翻译 祝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十周年讲话 从宾大到清华——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1928-1949) 岁月荏苒 记忆犹存——清华Landscape Architecture发展历程 梁思成探寻中国古建筑的学子、君子、赤子 清华大学建筑美术教育早期发展溯论(1946-1966) 在全国博士生论坛上的报告 致教育部的信 致建设部人教司的信 致顾秉林校长的信 致建设部人教司的信 致胡显章同志的信 第二篇 建筑专项技术研究 室内声学的进展224O建筑音质作为一门艺术 声景学的范畴 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 《建筑热环境》序 绿色奥运与宜居北京 建筑与数学 物质、精神与建筑进展 从“HI-SKILL”到“HI-TECH” 建筑技术概论 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 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 《托马斯·赫尔佐格:建筑+技术》序言 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 建筑、艺术与技术 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 第三篇 建筑与社会、文化 关于重建圆明园的意见 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 居住密度与人居环境的思考 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如何在住区建筑设计中防止疫病传播 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 从建筑的安全谈开来——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 关于中国“人多地少”国情的再思考 “十二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一个视角 蚕种场的随想 俊逸典雅 水木清华——清华老建筑巡礼 《建筑教育》访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 中国现代建筑路在发扬“五四”精神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