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修订版)/中华学人丛书

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修订版)/中华学人丛书

  • 字数: 421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彭南生|责编:曹欣欣//段亚彤
  • 商品条码: 97873032846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手工业何以长 期存在?近代手工业的地位 及作用如何?这两个问题曾 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本书作 者在马克思主义手工业经济 史理论指导下,吸收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史学界 的原始工业化理论,将 1840年至1936年的中国近 代手工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 研究,试图从宏观上回答这 两个问题。本书认为,中国 近代手工业是一种介于传统 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层次 ,在经济形态变更中处于传 统向现代的过渡转化当中, 又是一种介于传统农业与现 代工业之间的中坚力量。既 遭受西方机器工业的排斥和 打击,也与民族机器工业形 成竞争与互补,近代中国的 工业化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移 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工业化 道路。
作者简介
彭南生,1963 年生,湖北黄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社会史。著有《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街区里的商人社会 :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1919—1929)》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工业文化研究》辑刊等。
目录
绪论 手工业经济史理论与中国近代手工业经济研究 一、工业生产形态的演进模式 二、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 三、研究现状与主要分歧 四、本书主旨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传统经济下农民的贫困化 一、人口压力:近代人口与土地比例的失调 二、离村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往何处去 三、手工业与城乡经济 第二章 民族工业的和弦与变奏 一、民族工业的双重性发展 二、民族工业结构透视 三、竞争与互补:民族工业两层次间的关系 第三章 近代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一、晚清振兴手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二、北京政府对手工业的保护和倡导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手工业的改造 第四章 中间技术:手工业生产力的变革取向 一、手工工具的缓慢趋新 二、手工业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 三、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 四、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第五章 手工业经营形式的近代性变迁 一、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二、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 三、合作制下的联合经营 第六章 同业组织:近代手工业行业治理的趋新 一、行会制度下的主客共治制 二、同业公会制度下行业治理功能的趋新 三、从帮会到工会:手工业工人自组织管理的变化 第七章 学徒制度:近代手工业劳动管理的微变 一、晚清时期行会手工业学徒制度的重建 二、近代手工业学徒制度的变迁 三、手工业学徒的养成、劳动与待遇 四、学徒制度与近代手工业的兴衰 结语 二元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手工业 一、二元经济理论的历史误区 二、中间经济:近代手工业的角色与功能 三、近代中国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