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九州文库系列-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空间书写研究

九州文库系列-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空间书写研究

  • 字数: 245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刘虎|责编:郝军启
  • 商品条码: 97875225229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部分共五章。绪论 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廓清了与 论文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在梳理农民工题材小说 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即考察农民工生存境遇与空间形态的复杂关系 ,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并对论文 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 第一章考察空间理论转向与农民进城小说。首 先在“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下梳理西方空间理论 的发展流变,并对亨利·列斐伏尔、米歇尔·福柯 和爱德华·索亚的空间思想进行辨析。然后从文学 史的角度梳理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农民进城小说的 发展与演变,并将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置于历史 的长时段内进行历时性考察。最后分析中国城乡二 元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这既是此类小说的潜在性叙 事背景,又是导致农民工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考察城乡空间与农民工的身份追寻。新 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叙事指向是对以城市为主导 的现代性话语的认同,乡村空间和农民身份基本处 于被遮蔽和压抑的状态。本章以城乡二元体制为背 景,以农民工城乡迁移为线索,通过他们“在乡— 进城—返乡”的空间转换,重点考察农民工在城乡 之间的现实遭遇及精神惶惑,而与地理空间转移相 伴的是他们对自我身份的不断追寻与建构。 第三章考察城市异托邦与边缘境遇。与农民工 进城前对城市的乌托邦美好想象不同,城市异托邦 体现了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本章结合具体的小说 文本,通过分析农民工在城市异托邦生活空间、劳 动空间和消费空间的现实境况,表现他们在城市的 “他者”地位和漂泊命运。城市异托邦书写在凸显 城乡分化的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社会弱势群体的 空间正义诉求。 第四章考察空间建构与主体性重塑。作为具有 能动性的情感主体,农民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寻求 适合自我的空间形态,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具 体包括农民工对乡村空间的想象、对自我心灵空间 的建构、重构城市空间的浪漫想象等。空间的建构 性既体现出新时代农民工的主体价值,也表明了空 间之于人存在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是空间书写的典型个案研究。选取孙惠 芬、刘庆邦、荆永鸣三位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进 行研究,从空间视域出发,考察他们这类小说的独 特价值和审美意义。这一章的作家个案研究是在前 面章节整体概说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以点面 结合的方式深化了相关论题。 结语部分首先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进行概括,继而总结了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 的价值与不足,并对这类小说空间书写的意义与缺 陷进行了简要阐释。最后指出了本论文存在的一些 不足和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范围及现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 二、框架结构 第一章 空间理论转向与农民进城小说 第一节 文学的空间理论转向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 二、福柯的空间理论及异托邦思想 三、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 第二节 20世纪农民进城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农民进城小说的出现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民进城小说的中断 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农民进城小说的复兴 四、新世纪:农民进城小说潮流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 小结 第二章 城乡空间与身份追寻 第一节 城市化视域下的乡村生存图景 一、生存空间的剥夺与挤压 二、精神文化的式微与困顿 三、向城求生的追寻与渴望 第二节 农民进城遭遇与城市身份建构 一、城市空间与城市身份建构 二、城市对乡土生命的摧毁 三、空间隐喻与农民工精神焦虑 第三节 返乡之惑与身份的再次失落 一、乡村乌托邦的幻灭 二、女性返乡的艰难 三、返乡之“路”的隐喻 小结 第三章 城市异托邦与边缘境遇 第一节 城市异托邦生活空间与“他者”地位 一、居住空间的“他者化” 二、社会交往与融入城市的艰难 三、“缝隙空间”内的社会失范 第二节 城市异托邦劳动空间与漂泊命运 一、垃圾场 二、建筑工地、工厂 三、发廊、洗浴中心 四、保姆在城市的“家” 第三节 城市异托邦消费空间与身份建构 一、消费文化与消费概念 二、消费话语下的身份建构 小结 第四章 空间建构与主体性重塑 第一节 乡村空间的回望与心灵空间建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