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安道上:缤纷的唐人世界

长安道上:缤纷的唐人世界

  • 字数: 167
  • 出版社: 凤凰
  • 作者: 董乃斌
  • 商品条码: 978755063878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用六十余篇富有趣味的小文章、近百幅图片介绍了唐朝鲜活开放的历史、文物、艺术文学和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笔触、专业的知识、富有情 感的描述,引领读者步入中国唐代历史文化的长廊,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够洞察大唐的“精气神”,带领读者再次领略唐朝气象的优秀图书。 强盛开放的大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华章”。唐朝曾是当时全球最强盛、最先进的国度,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是其他国家仰望的对象,了解唐朝历史、亲近唐朝文艺, 就是了解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本书解释了很多有趣的唐朝问题:为什么“唐”会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唐朝会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安史之乱到底对唐朝有 哪些影响?
作者简介
董乃斌,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年10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同时获国家级\"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1998,历任文学所副所长,兼任《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 长及李商隐研究会会长等。
精彩导读
唐太宗的“业绩”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王世)充戮窦(建德)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这是元和诗人白居易在其精心结撰的《新乐府》第一篇《七德舞》中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衷心赞美。高祖李渊昏庸无能,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应是太宗李世民,他的业绩,就是著名的“贞观之治”。 世民为李渊次子,上有兄建成,下有弟元吉。隋末,李渊未敢起兵,是世民设计迫使其下了决心。起兵后,置三军,元吉领中军,建成领左军,世民领右军。关中既定,建成为左元帅,世民为右元帅。高祖封唐王,建成为世子,高祖受禅后遂为太子,而世民为秦王。自此以后,建成、元吉便很少领兵出征,而秦王李世民则率军东征西讨,建立许多殊勋,同时也就扩大了势力。兄弟之间争夺帝位的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在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之变。世民杀建成、元吉,成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于世民。从此进入贞观之治。 《新唐书·食货志》:“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这段话叙出了贞观之治的基本面貌。 大力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促使经济复苏乃至繁荣,这是贞观之治的首要标志。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秩序安定、犯罪率降低和边疆民族的自愿归附。这一切,与唐太宗采取的政策措施有极大关系。 太宗业绩的另一方面是武功。隋末中原战乱,北方突厥趁机崛起坐大。自始毕可汗到颉利可汗无不轻视中国,随意入侵,而隋末群雄包括李渊父子为争夺天下亦几无不借助外力(主要是突厥,其次是回纥),甚至不惜称臣于突厥。太宗即位后,便开始对突厥用兵。 贞观三年(629),李靖、李诸将奉命分道出师讨突厥,次年擒颉利可汗送京师,碛南大定。漠南诸藩君长请上尊号“天可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安置突厥来降诸部。从武德年间突厥多次入侵——几乎逼得李渊迁都——到此时,李唐王朝与突厥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李渊感叹道:从前汉高祖被匈奴困于白登,终生未能报仇,而今我的儿子能灭突厥,替我雪耻,我算是托付得人了。 此后唐朝国力进一步强盛,到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漠北诸部落首领一同来到长安,诣阙朝见。太宗赐物甚多,诸首领“盘叫于尘埃中”;依回纥之请,从回纥以南开辟道路,命名为“参天可汗道”,置邮驿六十八所,各有群马、酒肉以供过往使者。接着又平服西域、西突厥及天山南路三国(高昌、焉耆、龟兹),于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兼统焉耆、于阗、疏勒,谓之安西四镇。唐朝声威北及,丝路由此畅通。太宗对此十分重视。突厥平后,有西域安国使者前来进贡,他厚慰使者,道:“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诸胡大悦。 太宗曾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因,列出五条: 第一,不疾胜己者之善; 第二,能弃人之短而取其所长; 第三,敬贤而怜不肖,使之各得其所; 第四,不恶正直之士; 第五,无贵中华而贱夷狄的狭隘心。 以上几点,原文详见《资治通鉴》,大抵是从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角度着眼,当然不全面。太宗最为后世所称道的优点常常是:从谏如流、量材器使、居安思危、审慎法令、不察察为明、不主严刑而治等。著名史官吴兢,除撰有《太宗实录》外,专采太宗与群臣问答之语著为《贞观政要》,记载了这方面许多实例。此外,许多史籍、笔记也记述了太宗和当时朝臣如魏徵、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马周之间种种遗闻轶事,尤其突出了太宗的纳谏和用贤两大优点,也将太宗作为古代君王的最高典范。 其实唐太宗最值得后世帝王借鉴的,是他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他能够以魏徵为“镜”,时常观照自身。他又曾撰《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并且坦诚地对儿子说:“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不管这种做法是否仅是一种姿态,或有沽取美名之嫌,作为一个九五之尊,能这样说并记录下来,就不容易。 贞观之治当然也有黑暗面。贞观五年(631)拟修洛阳宫,戴胄上疏谏止,曾说:“比见关中、河外,尽置军团,富室强丁,并从戎旅。重以九成作役,余丁向尽。……乱离甫尔,户口单弱,一人就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糇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可见民间的疾苦还是很深重的。中年以后,太宗生活渐趋奢靡。这才有贞观十一年(637)马周上疏言太宗近来不爱民,贞观十三年(639)魏徵又上《十渐终不克疏》提出严厉批评的事。 然而总的来说,唐太宗执政一生还是比较克制、谨慎的。近人吕思勉在其《隋唐五代史》中论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诚或如此。但唐太宗非但未如梁、陈之亡国,而且造成了至今艳称的贞观之治,这既与当时的大势有关,恐怕也跟太宗即位后保持克制、谨慎分不开吧。
目录
小引 盛业留青史 开国之君唐高祖 唐太宗的“业绩” 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风流天子李三郎 渔阳鼙鼓动地来 马嵬之变与杨妃之死 危险的藩镇 病树前头万木春:永贞革新 宫内的战争:甘露之变 中晚唐官场现形记:朋党之争 唐末政局一瞥 黄巢起义 文成公主与弃宗弄赞 南诏国始末 威泽远被:唐时的中外交往 财税何处来:均田制和租庸调 两税法的利弊 从长安到地中海:丝绸之路 舶来珍宝:海上丝绸之路 生当大唐时 日出大明宫:西京长安 神都通四海:东都洛阳 扬州与益州 如何实现长生不老? 唐家的公主 浪漫的女冠 妇女服饰与化妆 宫妓、官妓、家妓 风流背后的苦楚:平康散妓与文士风流 唐人的婚俗 翰林生活掠影 安史之乱中文人的遭际 富可敌国的巨商 扰民的宫市 私家园林证沧桑 茶神和茶仙 神医孙思邈和唐朝医学 百戏与竞技 唐人幽默二三事 狂欢的上元节 七夕:妇女的祈祷日 郁郁乎文哉 光荣与梦想:科举制的繁荣 李唐皇室为什么爱信道? 佛道争胜与三教论衡 唐武宗会昌灭佛 活跃的诗僧 遣唐使与传法僧 颜筋柳骨和吴带当风 文物荟萃在唐代 从龙门到敦煌 人性高扬的唐代文学 唐诗:难以逾越的巅峰 唐人的乐府 节日的感慨悲歌 硕果累累话史馆 余音 疾风劲草:唐代的士风演变与时代迁易 制造大唐:唐史的编纂与传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