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 字数: 352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编者:陈先达//杨耕|责编:李俊峰//刘袁源
  • 商品条码: 9787300318578
  • 版次: 6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 的实践为基础,以哲学的 方式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以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据, 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要求,建构一种新的 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 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教学体系,贴近教学、 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从 而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 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提 升学生的理论境界;以马 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为 依据,用实践新经验、科 学新成果、哲学新思想系 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使学生不断接受马克 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 念。
作者简介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 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55《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R200余篇;先后出版《扬耕集》《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等著作20部;教学、科研成果先后6次获国家级奖。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 六、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时间与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意识: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章 人对世界的改造和创造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三、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四、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五、实践: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六、实践: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第四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六、社会的观念结构及其功能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之中 二、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三、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四、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五、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六、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五、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六、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四、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五、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六、个人的历史作用 第八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