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研究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研究

  • 字数: 20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宋长青
  • 商品条码: 97875161937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宋长青所著的《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 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 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经 济体制转轨时期和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失衡的总体特 征为出发点,分别从区域、城乡、行业和不同性质企 业四个方面,研究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化效应 问题。最后,从体制和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货币 政策差异化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差 异化货币政策操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宋长青,山东省沂水县人,经济学博士。曾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源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6年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并多次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事业费项目以及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项目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一 货币政策效应 二 货币政策差异效应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理论之争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经济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综述 二 货币政策城乡效应研究综述 三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研究综述 四 货币政策不同类型企业效应研究综述 第三节 对已有研究的简单评述 第三章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 货币政策差异效应形成机理 第二节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特殊性分析 一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实践的历史变迁 二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三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特殊环境 四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一般分析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的数理分析 一 研究思路的借鉴 二 模型的拓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描述 二 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 模型的选择 二 变量的选取 三 实证检验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原因 一 经济因素 二 政治因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分析 第一节 城乡经济不平衡现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一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描述 二 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货币政策城乡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 数据选取 二 平稳性检验 三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四 检验结果分析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的形成原因 一 城乡金融二元结构 二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负效应 三 金融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 四 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不平衡现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一 我国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描述 二 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二 变量的选取 三 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形成原因 一 行业贷款率 二 行业企业平均规模 三 价格形成机制 四 出口依存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不同性质企业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不同性质企业发展不平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 一 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描述 二 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不同性质企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 变量选取 二 平稳性检验 三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四 检验结果分析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不同性质企业间差异效应的形成原因 一 融资环境不同 二 政策环境不同 三 经营约束不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结论与创新 一 主要结论 二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四节 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一 本书局限性 二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研究成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