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 字数: 337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周月峰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13409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面相来表述全体,在中外学界都很流行。新文化运动就是如此,既存研究多以《新青年》及北大师生辈的声音来概括整个运动,而忽视其多元并进的一面。在当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梁启超系”,也有其自身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希望“以解放求改造”,创造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其目标和方式都与北大师生辈有所不同。同时,该群体并非既存言说中新文化运动的外在对立物,而是新文化运动的构成性力量,参与且形塑了时代的思潮。后来被历史记忆所抹去的,也不单只是他们的文化观点与作为,更重要的是抹去了这一构成性作用。本书侧重思想的过程与肌理,以“梁启超系”这一群体的故事为主线,重访“另一类”新文化理念,呈现了全新的“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作者简介
周月峰 ---------------------------- 周月峰,浙江海宁人,1979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04年、2006年先后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7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访学者(2019年),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人(2022年)。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社会。 近五年,在本学科极具影响力的《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中共党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十数篇,编有《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曹亚伯集》等史料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委托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项目,担任“抗战文献数据平台”(https://www.modernhistory.org.cn)副总编。
目录
序言 罗志田1 第一章绪论: 复调的五四9 第一节复调的五四9 第二节谁是“梁启超系”?14 第三节“另一场新文化运动”20 第四节思想的“肌理”26 第二章立异以求同: 《新青年》的竞争者33 第一节“不谈政治”与创办“学灯”34 第二节意外的交锋: 一篇剧评引发的敌意38 第三节“痛骂”《新青年》: 意气的批评者41 第四节立异以求同: 《学灯》与《新青年》关系的改善47 第三章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蓝公武与《新青年》同人的互动52 第一节政论与思想:《国民公报》的转向55 第二节“吾辈”与机关报:响应《新青年》60 第三节谁是敌人:批评钱玄同68 小结75 第四章走向革命之一: 张东荪的总解决方案79 第一节“非破坏不能革新”: 五四前后张东荪的转变80 第二节“新式之结合”: 对青年的希望84 第三节“阶级竞争”: 更新的力量与更新的结合87 第四节“总解决”及其预备92 小结96 第五章走向革命之二: 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运动98 第一节转向新文化运动98 第二节唤醒各界: 面向平民的文化运动103 第三节社会主义: 文化运动的方针109 小结114 第六章欧游求曙光: 重新认识中西的意象117 第一节求曙光118 第二节柏格森与倭伊铿123 第三节悲观与乐观127 第四节新的计划132 第七章从革命到改良: 删去“解放”的《改造》137 第一节整顿《解放与改造》139 第二节没了“解放”的《改造》144 第三节从高谈主义到研究问题152 第四节从反政治到谈政治159 小结: 走向改良166 第八章型范未定: 化合中西的再造文明之路170 第一节未必先有预定的型范170 第二节化合中西的制度试验177 第三节新心理与旧文化183 小结190 第九章筑基础与造势力: 文化运动的政治走向195 第一节缠绕中的文化与政治197 第二节筑基础: 面向社会中坚分子的文化改造202 第三节改党造党: “专从文化方面,另造一种新势力”206 小结214 第十章总论218 一“调节横流”: 与《新青年》派之关系219 二形塑新文化运动的建设性力量226 附论错位的战场: 孙中山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232 第一节引言232 第二节别有怀抱: 革命方略下的“新文化运动”235 第三节孙中山与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错位241 第四节胡适叙述中的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248 第五节结论252 致谢2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