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徐特立学院成立十周年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徐特立学院成立十周年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

  • 字数: 278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冯慧华//赵昊//张笈//朱兆洋//张赞|责编:申玉琴
  • 商品条码: 9787576328899
  • 版次: 1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徐特立学院成立十年以来,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范式、模式、制度和举措集。依托学院教改专项,总结凝练阶段性成果,并邀请参与学院建设与改革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围绕育人理念、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素把过去的做法和经验等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出来,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在学院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教改论文,最终形成本论文集。论文集由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中的论文也有所不同,有的论文侧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的侧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的则侧重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 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
作者简介
冯慧华,长聘教授,博导,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内燃机学会设计与智能制造分会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振动噪声分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委会理事、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秘书长,某动力传动技术专业组专家,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先进集成混合动力技术、车辆与动力系统NVH技术。作为专家组组长牵头车用动力十四五规划论证,作为负责人承担某委重大专项、基础研究等科研项目近3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OP、一区等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多篇ESI高被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牵头获国家级教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一等奖2项,合著专著1部。
目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篇 面向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科技领军人才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以“学术用途英语”课程为例 “计算机科学与程序设计”分类分级教学体系研究 强工科背景下化学强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协同工程基础教育范式探究 服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本科生学籍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为例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为例 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无人+”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6G智能通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基于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的小学中学大学长链条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徐特立学院第五党支部和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党支部共建为例 新时代高等教育团队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程建设与改革篇 加强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 科教融合、综合设计,打造学科核心贯通课 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写作课程体系构建——以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精工技术学院为例 振动与控制贯通课程的教改实践 面向工程科学人才培养的传统核心课程改革 以微分方程问题的求解牵引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 基于“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瞄准融合创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究型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改革篇 结构设计大赛主题的创新与改革 课赛结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科创竞赛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物理开放实验课程建设 书院制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究 旋转伺服控制创新实践探索 赛教融合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徐特立学院“智能机电系统应用工程实践”为例 “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育人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