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食品安全(从监管走向治理)/社会风险治理丛书

中国食品安全(从监管走向治理)/社会风险治理丛书

  • 字数: 23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鹏
  • 商品条码: 97875203017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鹏著的《中国食品安全(从监管走向治理)》力 图将两方学术界中的政府监管与风险治理理论,与中 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改革和探索实践结合起来,展示和 分析中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单纯的政府监管走 向社会共治的过程和逻辑。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监管 型政府的理论框架,包括对西方后设监管理论的梳理 与评价、对中国监管型政府的总体分析等;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的实践研究,主要涵盖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 体制的历史变迁和绩效评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的纵向配置等;食品安全治理的实践研究,包括了食 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度与流程、“地沟油”问题 的社会共治等。
作者简介
刘鹏,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获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同时兼任美国公共管理学会会员、中共中央机构编制研究会研究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治理与政府监管、公共安全、卫生政策,曾在《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Regulation & Governance,Food Polic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其中被SSCI收录10篇,CSSCI收录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网信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项研究课题。
目录
导语 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心路历程 第一篇 监管型政府:理论、体系与能力 第一章 监管理论:西方后设监管理论及其启示 一 西方后设监管的理论及实践 二 后设监管的价值与问题 三 中国本土监管环境的反思 四 后设监管应用于中国的价值与风险 第二章 监管体系:中国监管型政府的分析框架 一 中国监管型政府建设:定位与理由 二 中国监管型政府:分类与特征 三 中国监管型政府建设:动力与阻力 第三章 监管能力:社会性监管机构监管能力评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监管能力体系构建及测量 三 结论 第二篇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研究 第四章 监管体制(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食品卫生管理体制:指令型体制(1949—1978年) 二 经济转轨时期的食品卫生管理体制:混合型体制(1979—1992年)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监管型体制(1993年至今) 四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绩效评估:趋势与解释 五 食品安全监管绩效制约因素的历史解析 第五章 监管体制(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纵向权力配置 一 1992年以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纵向权力配置机制的发展 二 食品安全监管纵向权力配置机制变化的宏观因素:基于中央—地方关系的视角 三 政策建议 第六章 监管体制(三):地级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假设 三 数据与方法 四 模型分析与数据讨论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监管风格: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运动与运动式监管 一 研究背景 二 案例概况:2007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基本情况 三 运动式监管的评价:基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实证分析 四 运动式监管的原因探究 五 研究结论 第八章 监管执法:食品安全监管基层执法变通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政策变通的类型研究及其案例分析 三 政策变通及其类型差异的学理解释 四 政策建议 第九章 监管评估(一):省级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构建省级食品安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三 省级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四 政策建议 第十章 监管评估(二):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一 中国转基因食品监管体制的特征与问题 二 转基因食品利益主体成本一收益分析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迈向公开公平的利益相关方政治参与 第三篇 食品安全治理的实践研究 第十一章 社会共治(一):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度与流程 一 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度需求分析 二 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制度设计 三 中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运作流程 第十二章 社会共治(二):“地沟油问题的治理之道 一 中国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的治理现状及其挑战 二 影响中国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治理效果的因素 三 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一收益评估框架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已有研究成果 三 评估框架的变量设置 四 评估框架的模型构建 五 研究结论 第十四章 风险沟通: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分类研究 一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的意义 二 已有研究 三 研究框架 四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分类研究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