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看不见的文学(文学如何理论)

看不见的文学(文学如何理论)

  • 字数: 22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杨宁|责编:王丽媛
  • 商品条码: 97875203960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体例和框架基本 是按照艾布拉姆斯经典的“ 文学四要素”进行结构的。 前四章基本上探讨的是文学 本质以及文学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到第八章探讨的是 文学与作者问题,第九章到 第十二章讨论的是文学的接 受与阐释问题,第十三章到 第十六章探讨的是文学文本 的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杨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哔哩哔哩(B站)知名up主。 B站文学理论课程视频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课程话题微博阅读量超过3亿次。 与戴建业、戴锦华、罗翔等老师一起入选“你在网上最喜欢的老师”。
目录
第一编 文学与世界 第一章 文学本质与审美问题 一 “诗”与“非诗”的界限问题 二 文学本质与艺术惯例 三 文学本质与美的关系 四 文学本质的历史性 第二章 文学真实与虚构的悖论 一 虚构的悖论 二 现实主义与移情说 三 类情感与想象的真实 四 艺术制度与审美超越 第三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问题 一 “小红帽”故事的真实面目 二 意识形态概念的三个层面 三 意识形态如何通过文学发挥作用 四 如何进行意识形态批评 第四章 模仿·再现·表现 一 “形似”与“神似” 二 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分野 三 以再现为核心的文学流派全景图 第二编 文学与作者 第五章 “文如其人”与“文非其人” 一 “文如其人”的理论发展 二 “文如其人”的理论内涵 三 “文非其人”及其原因辨析 四 “应然”与“实然”的关系问题 五 “文如其人”命题的启示 第六章 作者中心观及其解构 一 作者问题的复杂性 二 作者中心观的形成 三 作者中心观的解构 四 作者之死与权力话语 第七章 文学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一 《自由与爱情》是一首好诗吗? 二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分野 三 形象思维概念的“死去活来” 四 形象思维研究的三大转向 第八章 精神分析及其批评有效性问题 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问题 二 精神分析的理论问题 三 精神分析的科学性问题 四 如何看待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编 文学与读者 第九章 文学经典: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 一 莎士比亚到底好不好? 二 审美标准:在少数与多数之间 三 两种经典观: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 第十章 文学批评标准与伦理道德之关系 一 《洛丽塔》是道德的吗? 二 “审美派”与“道德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