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企业剩余权劳资共同治理模式研究

企业剩余权劳资共同治理模式研究

  • 字数: 20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胡静锋
  • 商品条码: 97875161827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胡静锋著的《企业剩余权劳资共同治理模式研究 》先对既有的企业理论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和辨析,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劳动契约的剩余控制权问题研究 发现,由于人力资本使用上的特有属性,实际上劳资 双方都掌握着劳动契约的剩余控制权。企业中的物质 资本和人力资本由于存在目标利益的不统一,在行为 上就会产生对剩余权治理模式的博弈反应,剩余控制 权和剩余索取权对应的效率要求,只有通过治理模式 的创新这一要求才能达到。本书在理论上证明了劳资 共同参与的剩余权治理模式在效率上优于单边治理模 式,劳资共同治理模式所体现的公平要求,可以实现 企业内部在生产上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也是企业内 部劳资和谐关系得以建立的保证。在详细考察了两种 代表性的剩余权治理模式,即英美资本单边治理模式 和德日共同治理模式之后,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现,中国企业建立创新的剩余权 治理模式具有现实中国经济环境、法律制度以及社会 经济思想的支撑,劳资共同治理模式的建立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 高速发展的微观基础。
作者简介
胡静锋,1977年出生于四川广汉,1995—1999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学院数学系,2005—2012年于四川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重庆社会科学院。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问题》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共同治理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企业契约理论 第二节 企业剩余权共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企业治理模式的社会经济制度约束和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节 公司制的现代企业产生及法人特征 第二节 企业组织的权力体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变 第四章 基于劳动契约的企业剩余权研究 第一节 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分析 第二节 基于劳动契约的剩余控制权解析 第五章 企业剩余权劳资共同治理模式效率证明 第一节 劳资共同治理模式效率最优证明 第二节 社会公平要求与劳资共同治理模式 第六章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别比较和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创新 第一节 英美模式 第二节 德日模式 第三节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创新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