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触感审美(新媒介时代的文艺接受与批评)

触感审美(新媒介时代的文艺接受与批评)

  • 字数: 23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红春|责编:王小溪
  • 商品条码: 97875227121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媒介时代的文 艺接受与批评为研究对象, 立足于“触感审美”这一核心 概念,具体探讨了新媒介文 艺活动在时空结构、文本形 态、人机互动、审美经验、 批评标准和批评话语等方面 的嬗变与重构。
作者简介
李红春,男,1975年生,山东德州人,现工作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学博士,纽约大学访问学者,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美学基本原理、审美文化、当代文艺批评等。已出版学术著作《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中国风尚史》(隋唐卷)等共3部,参与编写《美学》《新编西方文艺理论教程》等共4部,在《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多项。先后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一次独立,一次2/2)、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2位)等多项奖励。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媒介审美活动的空间形态 一 移动空间的形成及其效应 二 空间游戏与空间辩证法 三 “自我导向”的审美新范式 第二章 新媒介美学文本的多元特征 一 存在形式的准心灵特质 二 文本内容的“自我现象化” 三 文本生成的事件属性 四 文本制式的“可播撒”特性 第三章 新媒介审美体验的三重转化 一 网联受众与受众的公众化 二 人机复合与增强主体 三 本体论信任与触感审美 第四章 新媒介语境下的艺术本质重构 一 谁在拆解艺术的审美本质 二 三种常见的拆解方式 三 强行拆解的理论困境 四 重构艺术的审美本质 第五章 新媒介时代的艺术价值转换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背景 二 艺术“参与价值”的厘定 三 作为技术服务者的艺术家 四 从“心神涣散”走向“深度卷入” 第六章 新媒介语境中的抵抗式阅读及其困境 一 “读者阅读”缘何重要 二 立足边缘、旨在批判的阅读策略 三 以理性释义主导的阅读方式 四 批判阅读能否兼容审美 第七章 新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自我批判 一 为什么要自我批判 二 自我批判的四个焦点 三 对病症根源的深掘 四 自我批判的宽度、深度与限度 第八章 新媒介时代文艺批评性质的重构 一 从“审判者”转向“对话者” 二 从诉诸“理性”走向推崇“体验” 三 对多元话语格局的肯定 第九章 新媒介时代的媒体批评论争 一 媒体批评的正、负面清单 二 挣扎在非议中的“酷评” 三 备受呵护的网络文艺批评 第十章 新媒介语境下文艺批评标准的自省 一 对马克思主义批评标准的再次召唤 二 面向自我,还是守护他者 三 文艺批评转型如何响应社会现实 第十一章 新媒介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 一 从认识论走向生存实践论 二 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中和 三 从绝对主体走向情境主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