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汗法

论汗法

  • 字数: 187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著
  • 商品条码: 9787513285490
  • 版次: 2
  • 页数: 18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与其妻田淑霄教授共同推出平脉辨证体系的原创作品:
《平脉辨证仲景脉学》《伤寒论冠名法求索》《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平脉辨证温病求索》《论汗法》《火郁发之》《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平脉辨证治专病》《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一、二)《平脉辨证相濡医案》《平脉辨证相濡医论)《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中《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下。
成为中医界平脉辨证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简介
李士懋,1936年生,山东黄县北马镇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药审委员,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国医大师。
目录
论汗法导论 一、汗法的概念 二、汗的本质 三、汗出机理 四、汗的分类 (一)邪汗 (二)正汗 五、测汗法 六、汗法分类 (一)广义发汗法 (二)狭义汗法 七、关于其他几种汗法的讨论 (一)战汗 (二)关于辛凉解表剂的商榷 (三)关于小柴胡汤忌汗的探讨 (四)关于桂枝汤为发汗剂的商榷 八、应用发汗法的辨证要点 (一)痉脉 (二)疼痛 (三)恶寒 九、发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一)用于表证 (二)用于里证 (三)用于虚实相兼证 (四)用于阳虚阴凝证 十、汗法的禁忌 (一)温病忌汗 (二)正虚者禁汗 十一、汗后转归 (一)汗出而愈 (二)汗出不彻 (三)汗后阳盛 (四)汗后正虚 汗法医案 一、发热 例1:太阳伤寒 例2:夏日伤寒 例3:刚痉 例4:喘痢 例5:麻疹喘痢 例6:热郁于肺 例7:表闭热郁(干燥综合征) 例8:发颐神昏 例9:邪伏募原1 例10:邪伏募原2 例11:邪伏募原3 例12:邪伏募原4 例13:邪伏募原5 例14:湿伏募原 例15:湿伏募原,寒袭于下 例16:外感热郁 例17:外感发热 例18:痄腮 例19:郁热、高热 例20:郁热 例21:少阳病 例22:太少合病 例23:热入血室 例24:阳虚营卫不和 例25:太少两感 例26:正虚中风 例27:阳虚感寒 例28:少阴表证 例29:气虚外感 例30:寒湿凝痹 二、冠心病 例1:寒痹心阳 例2:寒痹胸阳1 例3:寒痹胸阳2 例4:寒痹胸阳3 例5:寒湿痹阻,热郁于内 例6:阳虚寒饮,痹阻清阳 例7:寒痹心脉1 例8:寒痹心脉2 例9:胸痹1 例10:胸痹2 例11:寒饮干格,心下筑动 三、高血压病 例1:寒痉 例2:寒邪痹阻,热郁化风 例3:阳虚寒痹 例4:阳虚寒凝 例5:寒凝脉痉 例6:寒邪痹郁1 例7:寒邪痹郁2 例8:寒邪凝滞 例9:寒痹经脉 例10:寒饮凝泣 例11:寒邪痹阻,水湿下流 例12:寒束热郁 例13:阴虚寒束 四、寒客胃肠 例1:寒袭肺胃 例2:寒客于胃 例3:寒邪犯胃 例4:腹痛下利 例5:血虚内有久寒 例6:寒入厥阴(胰腺炎) 例7:寒邪凝滞 例8:寒饮客胃 例9:湿困脾阳 五、痹证 例1:寒痹经腧 例2:寒痹1 例3:寒痹2 例4:阳虚,寒湿痹阻 例5:寒痹肾虚 例6:寒湿蕴阻 例7:寒邪留恋 例8:饮邪上干而头晕 例9:寒湿痹阻经脉 例10:风寒客于阳明经脉 例11:寒湿痹阻1 例12:寒湿痹阻2 例13:寒痹大肠经脉 例14:寒痹经脉 六、寒客下焦 例1:寒湿蕴阻(前列腺炎) 例2:寒夹秽浊,痹阻三焦(前列腺炎) 例3:睾丸痛 例4:寒疝 例5:阴缩 例6:寒客少阴,尿频急痛 例7:寒客下焦,气化不利 例8:寒客下焦 例9:寒伏厥少二阴 七、咳喘 例1:风客肌表,肺失宣降 例2:寒伏于肺 例3:寒饮伤肺咳喘 八、眼疾、喉痹 例1:寒凝喉痹 例2:阳虚寒痹而喑哑 例3:目胀痛(青光眼) 九、头痛 例1:阳虚寒袭经络 例2:伏寒凝痹 例3:营卫不和 例4:阳虚寒痹,精神抑郁 例5:阳虚阴凝 例6:寒邪痹郁,一汗再汗 十、广义汗法 例1:脾肺气虚于上夹痰,肾水亏相火旺于下 例2:气虚相火旺 例3:阳明腑实,高热不退 例4:肝虚呕吐 例5:气虚发热 例6:气虚战汗 例7:血瘀无汗 例8:中风汗解 例9:营卫不利而汗出 例10:营卫不足 例11:营弱卫强 十一、误汗 例1:水肿误汗,转阴竭阳越 例2:痹证误汗 例3:阳虚误汗 附录 “李士懋发汗法治疗寒凝证”的传承研究 一、李士懋对于汗法的创新见解 二、李士懋汗法的中医原创思维、科学内涵与创新价值 三、汗法指导下的代表方——寒痉汤 附录 李士懋论汗法 一、并非表证皆可发汗 二、汗法可用于里证 三、正虚兼寒凝者亦可发汗 四、汗法的应用指征 五、汗法的疗效标准 六、发汗的必要条件 七、病案举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