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方言持续体比较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汉语方言持续体比较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 字数: 3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罗自群|责编:张林|总主编:汪国胜
  • 商品条码: 97875227118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语方言持续体 标记的比较研究。基于整体 汉语的角度,穷尽性地收集 现代汉语方言中持续体标记 的各种语音形式,从共时、 历时两个方面分析“着”“之/ 子/仔”“倒/到”“哒”“得”“的”“ 紧/等/稳/餐/恁”“起”“住/居” 等几类持续体标记的特点, 通过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探求它们和中古“著”的同源 关系及“著”类持续标记的演 变轨迹。
作者简介
罗自群:女,生于1968年2月20日,武汉人。1985.9—1989.7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9—1996.7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9—2003.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学生,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12—2007.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已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学报》、《语言研究》、《汉语学习》、《语文研究》、《语言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藏语系语言等。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持续标记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一 本书研究的方法 二 本书的内容安排 三 关于本书的有关说明 第一章 襄阳话的“倒”“在”和北京话的“着” 第一节 襄阳话的“倒” 一 表示状态持续的“倒1” 二 “倒”的其他语法功能 三 襄阳话“倒”的系统 第二节 襄阳话的“在” 一 介词“在1”和副词“在”的关系 二 句尾“在”的语法功能 三 介词“在1”、副词“在”和句尾“在”语法功能的比较 第三节 襄阳话“在”和持续意义“倒”的关系 一 “倒”和“在”相关句式的比较 二 “倒”和“在”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 北京话“着[tse0]”的语法意义 第五节 持续标记“着”的特点 一 “着”同动词的搭配情况 二 “着”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三 “着”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第二章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第一节 声母是[ts]/[ts]的持续标记“着”“刀子/仔” 一 “着”类持续标记 二 “刀子/仔”类持续标记 三 其他相关的持续标记 第二节 声母是[t]的持续标记:“倒/到” 第三节 声母是[t]的持续标记:“哒”“得”“的” 一 “哒”类持续标记 二 “得”类持续标记 三 “的”类持续标记 四 其他相关的持续标记 第四节 阳声韵类持续标记:“紧/等/稳/餐/恁” 一 “紧”类持续标记 二 “等”类持续标记 三 “稳”类持续标记 四 “餐”类持续标记 五 “恁”类持续标记 第五节 “起”类持续标记 第六节 “住/居”类持续标记 第七节 [l]/[n]或零声母类持续标记“哩/牢/吼/勒”“儿” 一 声母是[l]/[n]的持续标记 二 零声母类持续标记 第八节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一 不同类型的持续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 不同类型的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 三 从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看持续标记的分布 第三章 几类持续标记和中古“著”语音上的关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