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研究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研究

  • 字数: 208
  • 出版社: 中国检察
  • 作者: 马丽亚|责编:侯逸霄|总主编:童建明//宋英辉
  • 商品条码: 97875102297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在未 成年人司法体系中具有重要 地位与价值,其不仅是衡量 一国未成年人司法发展状况 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刑事 司法与未成年人司法准则的 基本要求。本书通过对未成 年人司法转处的发展历程剥 丝抽茧,认为未成年人司法 转处起源于理念,形成于实 践,完善于制度,是一项含 义广博、层次丰富、内容翔 实、形态多样的立体概念。 因此,本书将域外的未成年 人司法转处作为解构对象, 运用文献分析与对比的研究 方法,从理念、实践与制度 三个维度切入,较为系统完 整地阐明其本质并予以总结 ,或反思不足之处,或提出 有益借鉴,最后落脚于未成 年人司法转处的中国构建。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术语之辨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中国语境 一、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体制 二、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的管辖范围及处遇路径 三、小结 第一章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概念 一、以层次为标准 二、以内容为标准 三、以形态为标准 四、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第二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理论基础 一、未成年人司法基础:国家亲权理论与未成年人最佳利益理论 二、犯罪学基础:标签理论与差别交往理论 三、刑事法基础: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与新社会防卫论 第三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目标 一、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目标 二、与司法有关的目标 三、小结 第四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特征 一、关注正式司法体系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二、重视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必然性 三、强调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必要性 第二章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理念之维 第一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理念的历史演进 一、传统时期的转处理念(1900-1960年) 二、正当程序革命时期的转处理念(1960-1980年) 三、惩罚模式时期的转处理念(1980年至今) 第二节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理念的具体形态 一、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理念是主体性观念 二、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理念是未成年人司法的理念而非未成年人司法理念 三、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理念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第三章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的实践之维 第一节 基于实体内容的实践类型考察 一、转处项目模式 二、恢复性司法模式 三、警察警告模式 第二节 基于程序内容的实践类型考察 一、审前转处模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