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晓明文集:后现代的现代性

陈晓明文集:后现代的现代性

  • 字数: 576
  • 出版社: 广东人民
  • 作者: 陈晓明|责编:肖风华//李力夫//肖方//马妮璐
  • 商品条码: 97872181580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汇集作者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 。书中对当代文学从“后现代”转向“现代性”的 现实内涵作了解答,揭示当代文学评论如何在更为 广阔的、更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的背景下展开学术 话语运作的图谱。全书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 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 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本书既有理 论的辨析,也有具体的文学文化实践的阐释,显示 出当代学术强烈的时代感和前卫特色。作者扎实的 理论基础和卓异的艺术分析能力,使本书具有鲜明 的思想性和俊逸的文风,对于专业人士是助益良多 的参考,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则是开辟思想视野之作 。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1977级),后读研究生,其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表意的焦虑》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200多万字;并在欧美学术刊物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文学评论家奖项。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研究和访问讲学。1992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目录
第一辑 后现代的现代性—当代理论与文学的转向 上编 现代性隐忧 第一章·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现代性之“隐忧” 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第三章·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第四章·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现代性与历史化 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第五章·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第六章·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第七章·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第八章·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下编 后当代幻象 第一章·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深化与改写:历史 / 道德的陷阱 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第二章·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 / 后现代图景 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