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儿童人力资本提升的微观机制:基于随机干预田野实验的研究

农村儿童人力资本提升的微观机制:基于随机干预田野实验的研究

  • 字数: 21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肖艾平|责编:汪武静
  • 商品条码: 97875218532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社会网络和同 伴效应理论,从新人力资本 理论(new human capital theory)的视角,在中国部 分农村小学进行班级随机排 座和随机分组的田野实验, 并跟踪学生后续的学业表现 和非认知能力状况,探讨了 班级网络中心结构、网络非 对称结构、随机学习小组这 三种班级的网络构成中,同 伴效应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 能力的影响,并分析提出提 高农村儿童人力资本水平的 有效方案。首先,对班级学 生进行随机排座实验后,跟 踪调查了学生班级网络状况 ,从网络中心性6个方面的 指标,分析处于班级网络中 心地位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 间的物理距离,对学生的学 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其次,采用空间自回归模 型,定量估计了班级学生随 机排座后,学生座位周边分 别是高学业群体与周边是低 学业群体的非对称同伴效应 。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随 机分班、分组及排座的方法 ,构造学习小组的“自然实 验”属性,剥离出学习小组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净效应, 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 (difference -in-difference model)进行估计,对比了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和 非认知能力的差异,并对学 习小组在不同性别、年级、 成绩、班干部等方面的影响 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最后, 总结以上的分析结论,提出 政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 主要贡献与局限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网络与同伴效应 2.2 网络中心性与认知(非认知)能力 2.3 非对称同伴效应与认知(非认知)能力 2.4 小组网络结构的同伴效应与认知(非认知)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 3.1 新人力资本理论及拓展 3.2 社会网络中同伴效应识别模型 3.3 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4章 社会网络中心性与儿童人力资本 4.1 社会网络中心性识别与测量 4.2 实验设计与计量模型 4.3 社会网络中心性与儿童认知(非认知)能力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空间距离的同伴效应与儿童人力资本 5.1 非对称同伴效应的空间视角 5.2 数据及变量 5.3 空间计量模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与排座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随机学习小组结构的同伴效应与儿童人力资本 6.1 随机学习小组概述 6.2 数据来源与实验流程 6.3 估计方法与计量模型 6.4 实证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与影响机制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含义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