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字数: 29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肖甜//陶云//杨舒涵|
  • 商品条码: 97875228337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新 的机遇,也充满着挑战。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 着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时代重任,大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 格是承担起这项重任的充分必要条件。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提倡的乐观、自强、修己安人、中和守静 等思想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积极调节身心具有重 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大学》中“德位相配”“ 克己修身”“和谐平衡”的思想正好契合了当下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 大学生达到自我身心和谐、知行和谐和物我和谐的 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精神养分,在波诡云谲的变革时代,更加充 分地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能为我国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赋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化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理念 第三节 《大学》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期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困扰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第六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大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德位相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克己修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路径 第三节 “和谐平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 《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第一节 “格物致知”达到自我身心和谐的目标 第二节 “诚意正心”达到知行和谐的目标 第三节 “克己修身”达到物我和谐的目标 第五章 “格物致知”与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格物致知”对学习的启发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第四节 “格物”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第五节 “格物致知”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要求 第六节 “格物致知”调整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方法与路径 第六章 “格物”“致良知”“诚意”与大学生自我发展 第一节 自我的内涵 第二节 “格物”思想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启示 第三节 “致良知”对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作用 第四节 “诚意”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路径和方法 第七章 “正心修身”与大学生道德人格 第一节 “正心修身”的含义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发展规律 第三节 “正心修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正心”对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作用 第五节 “修身”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目的与路径 第八章 “正心”与大学生情绪 第一节 “正心”中“中”的概念与要求 第二节 情绪的概念、构成、主要分类与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第四节 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成因及情绪管理与调节 第五节 “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调节作用 第六节 “正心”调节大学生情绪的方法与路径 第九章 “诚意正心”与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诚意”的内涵及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与一般问题 第三节 “诚意正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启示 第四节 “诚意正心”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路径 第十章 “克己修身”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