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鼓楼新悦-亲爱的温斯顿:丘吉尔与母亲四十年的通信

鼓楼新悦-亲爱的温斯顿:丘吉尔与母亲四十年的通信

  • 字数: 53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英)大卫·劳|责编:肖小蕾|译者:唐建清
  • 商品条码: 97875227174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1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和他的母 亲珍妮·杰罗姆之间跨越四 十年的私人信件集,始于 1881年丘吉尔6岁时,直到 1921年珍妮去世。本书追 溯了丘吉尔在情感、头脑和 政治上的成长。
作者简介
大卫·劳(David Lough)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著名编辑。出版作品有《香槟喝光了:丘吉尔和他的财富》。
精彩导读
1880年3月,丘吉尔小家 庭从都柏林回到伦敦。尽管 威尔士亲王并没有立即解除 他对丘吉尔夫妇的社交抵制 —正是这一抵制导致他们被 “流放”(见“导言”),但伦道 夫勋爵在威斯敏斯特重返政 坛,他的视野因了解爱尔兰 的赤贫状况而得以开阔。 伦道夫勋爵的大儿子温 斯顿(WSC)今年五岁,2月 有了二儿子杰克。孩子们的 母亲珍妮(JSC)委托保姆 埃弗勒斯特太太照看两个儿 子,温斯顿出生后,埃弗勒 斯特太太就来到了这个家庭 ,那时她才四十多岁。埃弗 勒斯特太太有时被孩子们称 为“姆”(0om)、“姆姆”( Woom)、“姆 妈”(Womany)或就叫“埃 弗勒斯特”(Everest),当孩 子们独自旅行去看望埃弗勒 斯特那位住在怀特岛文特诺 的姐姐或他们住在牛津郡布 伦海姆宫的祖父母马尔伯勒 公爵和公爵夫人时,她会陪 伴他们。 温斯顿写给母亲的第一 封尚存的信有两个可能的寄 信地址。据推断最初的两封 信写于1881年,当时温斯 顿六岁:寄信地址一个可能 是布伦海姆,另一个是文特 诺。(遗憾的是,在此期间 ,珍妮写给温斯顿的信没有 保存下来,只有一封写于 1889年4月。) 温斯顿致珍妮 [文特诺] [1881年]星期一 亲爱的妈妈: 您要来看我们,我很高 兴。今天我在海里洗了个澡 ,真舒服。 向爸爸问好,您亲爱的 儿子 温斯顿 温斯顿致珍妮 [布伦海姆]1 [1881年] 亲爱的妈妈: 我很好,课上得很棒。 宝宝[杰克]很好。我得到了 许多爱和吻,很开心。 您亲爱的 W.S.丘吉尔 温斯顿致珍妮 [布伦海姆] [1882年]4月1日 最亲爱的妈妈: 昨天天气很好,我们开 车去兜风了。我在这里过得 很快活。住到乡下真是太棒 了。在这儿的花园和公园里 散步,比在格林公园或海德 公园还要好。宝宝很好,向 您问好呢。我一直在户外活 动,玩露营的游戏,很有趣 。我假装用伞搭了个帐篷。 给您和爸爸最热烈的爱 ,您永远亲爱的儿子 温斯顿 1882年11月,温斯顿的 父母把他送到伦敦以西20英 里1的阿斯科特的圣乔治学 校寄宿。这所预备学校每周 会留出固定的时间,让男孩 们坐下来给父母写信,并由 一名职员监督。该职员不仅 要维持秩序,而且要对家信 的内容进行编辑性的检查。 温斯顿致珍妮 [1882年12月3日] 阿斯科特,圣乔治学校 亲爱的妈妈: 我希望您一切都好。我 在学校很开心。 我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 生日,您听到这个消息会很 高兴。我要感谢您送我的可 爱的礼物。别忘了12月9日 来看我。 给您爱和吻,永远是您 亲爱的儿子 温斯顿吻××××× 到1882年年底,已经有 迹象表明圣乔治学校的制度 正在损害温斯顿的健康。家 庭医生建议他在1883年1月 返校之前,去海边度假一周 。 温斯顿致珍妮 [1883年6月17日] 阿斯科特,圣乔治学校 亲爱的妈妈: 希望您很快能来看我。 埃弗勒斯特把我送的面粉‘ 给您了吗?代我向姨妈问好 ,告诉她们不要忘记来看我 。 我一个月后回家。 给您爱和吻,我依然是 您亲爱的儿子 W.L.S.丘吉尔 温斯顿致珍妮 阿斯科特,圣乔治学校 [1883年11月] 亲爱的妈妈: P4-7
目录
序言 导言 编选说明 上册 第一部分 少年烦忧(7—20岁) 1 母亲与儿子(1881—1890) 2 一个少年的难处(1890—1892) 3 应付军校学员(1892—1894) 4 缓慢死去(1894) 第二部分 离家从军(21—25岁) 5 单亲(1895—1896) 6 相隔甚远(1896) 7 埃及还是印度?(1896—1897) 8 军队还是政界?(1897) 9 一次难得的经历(1897) 10 别无选择(1897—1898) 11 身无分文(1898) 12 尼罗河上的刀光剑影(1898) 13 最后的印度之行(1898—1899) 下册 第三部分 踏上仕途(25—32岁) 14 战争的动力(1899—1900) 15 时代的终结(1900—1901) 16 双双转型(1901—1902) 17 待价而沽(1903—1905) 18 扭转局面(1905—1906) 第四部分 “一战”硝烟(33—47岁) 19 在涂鸦中找到安慰(1907—1908) 20 婚姻结束(1908—1914) 21 前线归来(1915—1918) 22 遗言(1920—1921) 附录 致谢 信件来源及信件引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