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漫话中国画

漫话中国画

  • 字数: 330
  • 出版社: 团结
  • 作者: 何进|责编:尹欣
  • 商品条码: 97875126988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美术研究方面 的著作,阐述了代中国画的 思想渊源及发展史。人类历 社会制度变革、朝代的更替 、战争和文化变迁等所形成 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着 不同时期中国画思想的形成 ,贯穿中国绘画史的全过程 。画家们尤其是文人画家无 不在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 想。中国画内蕴、凝结了中 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审 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从不同 方结、概括了历代画家对审 美现象、审美验等的认识, 思考和理论探索,形成、建 构了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绘 画美学思想体系。例如文、 质、形、神、韵、趣、味、 写意、传神、意象、意境, 等等,既是中国画的理论术 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 论范畴。中国画的理论思想 反映着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关 于艺术传统的文化观令、审 美意识和哲学思想。本书即 为作者围绕上述内行研究的 成结,以期与相关研究者交 流和探讨。
目录
序言 导读 第一篇·萌芽、融合及演变 第一章 图腾与绘画 第一节 原始与图腾崇拜 第二节 自然崇拜(自然物或动植物) 第三节 祖先崇拜(鬼魂崇拜) 第二章 与绘画 第一节 战国时期绘画:“升天成仙” 第二节 汉代时期绘画:“天人合一” 第三章 壁画传播及其影响 第一节 壁画 第二节 “中原风格”的形成 第二篇·绘画理论中的思想 第四章 中国画理论中的老、庄思想 第一节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与道家之“神” 第二节 宗炳《画山水序》与老庄之“道” 第三节 王微《叙画》与《易》之“象” 第四节 谢赫的《画品录》与《庄子》之“气韵” 第五节 姚的《续画品》与《庄子》之“造化” 第五章 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 第一节 禅宗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禅宗思想的影响 第六章 “南北宗论”的形成 第一节 “南北宗论”出现以前的论述 第二节 “南北宗论”的集大成者 第三篇·绘画创作中的思想 第七章 “玄”意的体现 第一节 王维(唐)的“清淡” 第二节 荆浩(五代后唐)的“真思” 第三节 董源(五代南唐)的“平淡” 第八章 “隐”喻的表达 第一节 李成(五代宋初)的“萧疏” 第二节 范宽(北宋)的“玄览” 第三节 郭熙(五代北宋)的“三远” 第四节 黄公望(元)的“清虚” 第五节 吴镇(元)的“不藏” 第六节 沈周(明)的“悦神” 第七节 文徵明(明)的“无隐” 第九章 “空”幽的性情 第一节 倪云林(元)的“空灵” 第二节 董其昌(明)的“真性” 第三节 龚贤(清)的“浑沦” 第四节 吴历(清)的“空幻” 第十章 “逸”情的舒展 第一节 陈道复(明)的“骨秀” 第二节 徐渭(明)的“本色” 第三节 恽寿平(明末)的“清逸” 第四节 陈洪授(清)的“诚意” 第五节 八大山人(清)的“冷逸” 第六节 金农(清)的“空香” 第四篇·代中国画家的组成形式 第十一章 绘画 第一节 绘画机构设置 第二节 画家的来源及其待遇 第三节 创作活动 第十二章 文人画 第一节 文人与文人画概述 第二节 文人画形成及发展 第五篇·士大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三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演化 第一节 “黄老之治”与儒家的抗争 第二节 “罢黜家,独尊儒术” 第三节 儒学的兴衰 第十四章 士大夫——一个中国代社会特有的群体 第一节 “士”阶层的形成 第二节 由礼制到法制,“士”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由法制再到礼制,士大夫政治集团的形成 第十五章 士大夫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化 第一节 士大夫的思想 第二节 士大夫的情怀 主要参阅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