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

  • 字数: 248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劳伦斯·科恩
  • 商品条码: 9787521740257
  • 版次: 1
  • 页数: 252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很难融入小伙伴?……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科恩博士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尤其是1—12岁)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 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 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 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书中百余个真实案例和解决方案,再次展现了游戏的魔力。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面对挑战时毫不犹豫的支援。
作者简介
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 Cohen,Ph.D.),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 科恩博士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Golden Lamp Award)的《小尼克家庭杂志》(Nick Jr.FamilyMagazine)及《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Globe)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目录
译者序 —— 03 前言 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 —— 07 第 1 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 001 焦虑面面观/001 伴随着笑声、戏水声和交谈声,每个孩子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正以某种方式挣扎在焦虑情绪中。 紧张的好处/001 适度的紧张情绪,能驱使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 焦虑引发的痛苦/001 “我真的、真的很担心, 我心里紧张死了......” 焦虑的生理表现/001 我们会出现胃部抽紧、手脚冰凉、皮肤湿冷等症状,我们还会说话吃力,语无伦次,或丢三落四。 焦虑的连锁反应/001 焦虑最终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生活,因为他内心充满了各种担心害怕,因此他无暇顾及其他。 安全系统:察觉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接触警报/001 安全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紧张的根源/001 人类是群居动物,大自然才会做出如此安排。每个群体中固然需 要有探险者,但也需要有谨慎者..... 重置安全系统/001 在游戏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解除警报的角色,这个过程为现实带来了神奇的效果:他们内在的解除警报的能力也增强了。 紧张和焦虑,其实始终伴随着孩子/001 第 2 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 031 “忧天小鸡”的麻烦/002 孩子内在的“报警器”和忧天小鸡十分类似,它还无法分辨真实的危险和想象中的威胁。仅仅是头脑中的想象就会引爆紧张情绪...... 共情: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002 共情,可以是认真而贴心的回应,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002 在大脑中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现在并没有危险,担心不过是被孩子的情绪传染了。 “第二只小鸡”的进阶学习/002 可以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上:“嗯,我也觉得不妙。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怎么样……” 恰到好处的劝慰/002 15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 养育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的孩子/002 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新版“忧天小鸡”/002 我还想告诉你:我真佩服你。你看,刚开始你那么害怕,可是你还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 3 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 057 关注身体的感受/003 一个可怕的念头就足以改变血液的供应走向,使大部分血液流向负责对抗或逃跑的肌肉群, 结果手脚会因为血流减少而变凉。 重要工具: 恐惧测量计/003 父母常问:“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把内心感受准确地表述出来.......“测量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有效地讨论紧张、担心和害怕。 放松/003 有意识的甩手运动会给你带来放松的感觉。 呼吸:接受与改变的练习/003 让呼吸变得深一些、慢一些,或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接受和改变呼吸对我们的身体、情绪以及思考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体各处的紧张反应/003 胃痛和头痛是童年焦虑的常见症状.......有些孩子紧张起来的时候,说话声音会非常小,甚至根本说不出话来。 打闹游戏:战胜童年焦虑的“旗舰”/003 “抓不到我”是个有趣的打闹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还能帮你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在孩子屁股后面追赶他,眼看就要抓住他了,可还是让他逃掉了。 放下抵触,尽情放松/003 同孩子一起放松,可以有效地疏解孩子的抵触情绪。这样做还有个好处 — 你自己可能也需要放松。 平静的身体,平静的心/003 通过想象的温暖带给身体真正的温暖,能让你充分体验到“意识驾驭身体”的强大力量。 第 4 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 089 前进,还是后退?/004 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两种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荡秋千:从“剧烈”到“缓和”/004 先稍微感受一下恐惧,短暂的休息后,你就有能力去面对更多一点儿的恐惧。 临界点旁的陪伴/004 “我能感觉到你在发抖。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住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 “停走停”游戏/004 我足够缓慢地向她靠近,让她在临界点上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而恐惧感也始终在她的可控范围之内。 想象中的临界点/004 在想象世界中被重置的安全系统,将会在真实生活中焕然一新。 “我不想说这件事!”/004 紧张时我们需要把话说出来,但紧张又会阻拦我们开口。 “我想说说这件事”/004 他们滔滔不绝,却总是避开重点,在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绕圈,而不去真正面对恐惧。 少说,多玩/004 小男孩鲍里自从把自己想象成侦探之后,就发现了“焦虑”的诡计:“在我晚上就要睡着之前,‘焦虑’这家伙就偷偷溜进来,不让我睡觉。 安全感的内化/004 内在的安全感在被爱的感受中诞生,在温暖安宁的怀抱中生长,并在恐惧面前经历考验。 第 5 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 121 “斯波克医生”与“斯波克先生”/005 哪个斯波克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情绪的燃烧/005 火焰的比喻非常适合焦虑的孩子,因为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常常会觉得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欢迎所有的情绪/005 “感觉就像是打包出售的整件商品,你不可能从中挑走你想要的部分,并拒绝或回避那些令你痛苦的部分,除非你丧失了某些天性。” 焦虑和不受欢迎的情绪/006 如果我们拒绝自己的感受,那它们就会被堵在中途而进退两难。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紧张的时候,总是觉得胸部、腹部和喉咙“堵”得慌的原因。 呵欠连连— 用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006 对待情绪,不一定非要采取什么行动,只要直接去感受它,然后用眼泪、笑声、战栗或者呵欠,把它从身体里释放出去就可以。 情绪超载 孩子的情绪容易迅速飙升的原因,往往是他在之前没有察觉到情绪正在积累。 第 6 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 151 挑战焦虑性思维:必要准备 不要掉入争辩的陷阱,更不要试图赢得这场辩论,否则不管我们多么正确,最后的输家一定是我们。 挑战焦虑性思维:游戏 “来,我们跳个滑稽舞、唱首搞笑歌,把紧张通通赶跑吧!” 挑战焦虑性思维:当下 “我们来看看你的想法和眼前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不要把你眼中的当下强加给孩子,因为那样只会引发反感和抗拒。让孩子自己看清当下的事实。 挑战焦虑性思维:激活更多脑区 困在焦虑状态的孩子只有“紧张”这一条路径异常活跃,而所有其他的神经路径几乎都被抑制了。 挑战焦虑性思维:先欢迎,后扭转 起初他强迫自己不要去想可怕的东西,但那根本没有用。后来他发现,只要改装一下自己想象的东西,就会让原本可怕的画面变得不那么可怕。 第 7 章9 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 181 依恋与分离 每个孩子先天都带有一套本能的依恋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身边有人陪伴。 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的核心,往往是惧怕被批评、被忽视、被排斥或被嘲讽。 床下的怪物 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恐惧的根源,因此就选择了一些听起来很吓人的东西, 比如床下的怪物。 生活中的危险 从孩子手中接过警戒任务,让他知道你会很认真地守护他,这样他就可以从中解脱出来。 创伤性恐惧 “倾听,倾听,再倾听。我一遍又一遍地听她述说对那件事情的感受。” 刻板 尽可能让一切“松开”。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在地上滚作一团,怪声怪气地说话或者模仿动物叫,打扮得滑稽搞笑...... 过度取悦他人 过度友善的人看上去似乎并不焦虑,或者他自认为并不焦虑— 只要他能让每一个人都开心。 生死大事 孩子会用他最熟悉的方式(游戏)去理解他最困惑的事情(如死亡与悲哀)。 烦恼汤 不要针对“烦恼汤”里每一种具体的原料与孩子发生争执。你永远说服不了他。 第 8 章 重拾快乐 —— 219 联结与信任 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内在声音”,也就是他看待自己的方式。 游戏与快乐 即便是最严肃的问题,也可能有充满笑声的解决方案。 为人父母,谁不担心 不妨试试那个老办法:先假装从容,或许最终会真的从容起来。 游戏力—应对孩子的焦虑和恐惧 一次只针对一个方面想办法,先让问题得到缓解,再找机会深入解决。 抗焦虑笔记本 有的孩子喜欢给它起个更个性化的名字,比如“压力粉碎机”。 十大原则 这些原则既有助于解决孩子的焦虑,也有助于减少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担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