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奇遇--文学翻译论/翻译理论与文学译介研究文丛

历史的奇遇--文学翻译论/翻译理论与文学译介研究文丛

  • 字数: 293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许钧|总主编:许钧
  • 商品条码: 97873051443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同国家民族的交流离不开翻译,但翻译的作用 并不止于双向的语言转换。只有从文化交流的高度去 看待翻译,才能真正认识到翻译的价值。从整个人类 社会发展来看,翻译能够克服语言差异造成的阻碍, 达成双方的相互理解,为交流和对话打开通道。正是 借助翻译,人类社会才从互相阻隔走向了互相交往, 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狭隘走向了开阔。从某个具体 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来看,翻译通过对别国先进 科技文化的介绍,能够引进知识,开启民智,塑造民 族精神和国人思维,在特殊时期甚至能对社会重大政 治运动和变革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我看来,一个 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创造、不断累积的结果。而翻译, 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在不断促进文化的积累与创新。 许钧编写的《历史的奇遇--文学翻译论》在思想 上独树一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目录
忠实、叛逆与再创造——谈谈译者身份认同(代自序) 翻译综论 论翻译的层面 论翻译之选择 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 译文评析 是否还有个度的问题 蕴涵义与翻译 文学翻译的自我评价 译本整体效果评价 从翻译的层次看词的翻译 句子与翻译 形象与翻译 “借尸还魂”与形象变异——德·瑞那夫人形象比较 风格与翻译 《红与黑》风格的鉴识和再现 社会、语言及其他 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共鸣与视界融合——文本再创造的个案批评 译踪追寻 法朗士与人道主义的新声 纪德与心灵的呼应 普鲁斯特与追寻生命之春 圣埃克絮佩里与另一种目光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