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

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

  • 字数: 44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方
  • 商品条码: 97875161843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方编著的《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从宋代 城市革命这一视角,系统研究了宋代城市文学繁荣的 特质及其成因,探讨了宋代新型文学生产与城市文学 的繁荣如何建构、丰富并具体展示了新的城市文化。 跨学科、多层次地探索了在宋代都市文化支撑和影响 下形成的新的文学生产活动和文学变迁,以及这些文 学生产所创造出的都市意象。
作者简介
刘方,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人文社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学报副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 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十余项。在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中国美学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盛世繁华:宋代江南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变迁》《汴京与临安:两宋文学中的双城记》等学术专著10部。多次获得省、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内容 上编 汴京:都市文学的多重建构 第一章 凝视帝都文化的四种文学目光 第一节 汴京赋、京都文化与帝国合法性意识形态的建构 一 帝都合理性、帝都中心论与帝国权力的合法性 二 帝都天命、帝都秉德与帝国正统性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二节 士大夫文学视野中的汴京都市意象——以汴河意象为核心的考察 第三节 浮华、欲望与阴影:市民文学视野中的东京意象 一 市民日常生活图景——士大夫诗文之外的一部都市文化的空间、场域 二 繁华、娱乐与欲望 三 帝京文化的另外一种面相:对于主流帝京意象的解构与颠覆 第四节 北宋京城繁华生活写真的宋词 一 宋代城市文化繁荣与成为一代文学标志的宋词 二 繁华、游冶与享乐:宋词中的东京梦华——以柳永词为核心的考察 第二章 金明池:作为文学生产场域的都市地标与大众娱乐空间 第一节 皇权象征下的与民同乐:建构合法性、体现国泰民安 第二节 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文化资本与身份认同 第三章 锁院制度:京都政治文化空间与文学 第一节 宋代科举制度改革与文学 第二节 欧阳修嘉祐二年礼部唱和集 一 文化历史背景与意义 二 礼部空间与北宋东京元宵节 三 想象与欲望:唱和诗歌中的元宵狂欢夜景 四 仪典与鉴阅:唱和诗歌中的礼部考试 第三节 苏轼元祐三年礼部唱和的新特征 中编 洛阳:陪都文化与陪都文学 第四章 陪都洛阳的文学活动与城市意象的双向建构——以熙丰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陪都文化与陪都文学 第二节 熙丰时期洛阳人才聚集与文学活动 第三节 熙丰时期洛阳文学集会与新的洛阳都市文化意象的建构 第五章 政治失意者的独乐精神与诗性栖居——以司马光城市文学书写为代表 第一节 司马光与城市文学写作 第二节 作为文化象征的独乐园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节 城市文学叙事下对城市家园的话语建构与文学史意义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诗性化与居所精神——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可居之所:都市日常生活的诗化与新的城市意象的建构 第二节 可游之所:审美漫游者的都市与精神栖居的城市空间 第三节 城市书写话语的探索与叙事模式的建构 下编 临安:市民文化的繁荣与新型文学生产 第七章 移民诗人的故都追思、文化记忆与文学想象——以刘子晕《汴京纪事》为核心的考察 第一节 国都沦陷与南宋政权合法性证明 第二节 故都繁华的历史追思与文化记忆 第三节 诗史与汴京都市文化的文学想象 第八章 酒楼:临安商业文化繁荣与文学空间的扩展 第一节 市民梦想、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学 第二节 士人阶层都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学书写与传奇 第三节 吴文英丰乐楼题壁词与南宋临安都市文化 第九章 临安都市文化的繁荣与新型的文学生产 第一节 都市文化繁荣与新型文学消费群体的孕育与壮大 第二节 都市坊刻业繁荣:新型文学传媒的奠定 第三节 新型文学生产者群体在临安都市的聚集 第四节 生产、流通、消费:新型文学生产的现实发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