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杂文集(1918-1936精选)

鲁迅杂文集(1918-1936精选)

  • 字数: 180
  • 出版社: 天津人民
  • 作者: 鲁迅
  • 商品条码: 978720109727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49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鲁迅杂文集(1918-1936精选)》精选鲁迅先生 1918年至1936年杂文写作经典58篇。自1918年发表第 一篇《随感录》,到1936年离世,鲁迅先生写作的杂 文,只付梓的杂文集子就有16部——从《我们现在怎 样做父亲》《言论自由的界限》,大写世道;到《谈 金圣叹》《论“他妈的”》,细察人心;再到《作文 秘诀》《看书琐记》,谈诗论艺--兼容并蓄,无所不 包。他是独特的“大先生”,因绝望而冷峻又因激愤 炽焰燃烧的真男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就卓著。
精彩导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袭击 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 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 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 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 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 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 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几 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 ,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 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从事文学的工作 ,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 不久,他又一次的被捕了。……”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 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 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 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 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 》,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 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 年,面貌很端正,肤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 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 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 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 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 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 “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 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 ,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 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 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 。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 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 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奔流》第二卷第 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 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 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 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 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 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 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 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 捕”的那一次了。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 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 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 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 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 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Reclam's Universal-Bibliothek)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 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 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 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 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后来大抵带在身边, 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 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 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 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 呢,这岂不冤枉! P117-119
目录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随感录三十五 忽然想到(五至六) 导师 学界的三魂 送灶日漫笔 无花的蔷薇 略论中国人的脸 流氓的变迁 宣传与做戏 言论自由的界限 沙 二丑艺术 难得糊涂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骂杀与捧杀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灯下漫笔 论“他妈的!”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论辩的魂灵 战士和苍蝇 杂感 这个与那个 谈皇帝 小杂感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观斗 文学上的折扣 为了忘却的记念 谈金圣叹 世故三昧 捣鬼心传 爬和撞 男人的进化 算账 中秋二愿 忆刘半农君 病后杂谈 隐士 论“人言可畏” “题未定”草(六至九) 半夏小集 死 革命时代的文学 读书杂谈 魏晋风度及文童与药及酒之关系 无声的中国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作文秘诀 看书琐记(一) 看书琐记(三) 汉字和拉丁化 门外文谈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