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对联通论(增订版)

对联通论(增订版)

  • 字数: 51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严海燕|责编:郭晓鸿
  • 商品条码: 97875227102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简史、性状、格 律、修辞、创作、书法、学 习、学术等八部分,由内及 外,从本体到认识,系统地 论述了对联文体及对联文化 的发生和构成,并对拟议中 的对联学科提出设想。书中 既有对作者作品的随时辨伪 ,也有对当下对联生态的客 观描述。为增强本书的实用 性,引导联界更好地实现对 联的现实关怀,除发掘古今 优秀对联,为作者提供有益 的借鉴,还重点梳理了四大 民俗对联,并详尽考察了它 们在类型和内容上的增减变 化及其原因。本书可供传统 文化爱好者阅读,也可供文 学史、民俗学和创意写作学 专家参考。
作者简介
严海燕,男,1964年11月生,陕西眉县人。1983一1990年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硕士。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中国楹联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终审,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兼长安诗词研究社首任社长。1991年开始发表对联论文,2009年出版《对联通论》(后获奖》、《诗词通论》(后获奖》,2012年在联界提出“现象写作”创作理念,2013年获该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201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暨“全国联坛十秀”称号,2018年被陕西省诗词学会授予“长安诗人”称号。
目录
序一 李浩 序二 张志春 第一章 对联简史 第一节 古代对联 一 对偶机制和对偶文体 二 走向对联 三 全面崛起 第二节 民国对联 一 风云激荡中的变异 二 进入现代学者研究视域 三 对联教育受到冲击 第三节 当代对联 一 走过单一和荒芜 二 进入振兴期 第四节 关于历史上“第一副对联”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种种新说的综述 第二章 对联性状 第一节 特性与功能 一 对联的特性 二 对联的功能 第二节 组成与分类 一 对联的组成 二 对联的分类 第三章 对联格律 第一节 联律 一 联律的讨论 二 联律的分说(上) 三 联律的分说(下) 第二节 对仗 一 从严格程度上划分 二 从上下联意义联系上划分 三 从对仗位置与对仗技巧上划分 四 其他特殊对仗形式 五 关于“无情对” 第三节 平仄 一 节奏点的确定和安排 二 变格:平仄不相间 三 多句联分句句脚平仄的安排 第四章 对联修辞 第一节 从修辞到对联辞格 一 修辞与辞格 二 对联辞格的功能与分类 三 上下联之间辞格对应及其他 四 对联辞格的边界和举例 第二节 通用辞格 一 通用辞格(上) 二 通用辞格(下) 第三节 特殊辞格 一 用字类 二 遣词类 三 造句与作联类 第四节 综合与补充 一 辞格的综合运用 二 辞格种类的补充 第五章 对联创作 第一节 总体要求及辩证思考 一 贴切 二 工稳 三 典雅 四 新奇 五 深刻 第二节 四大民俗对联创作 一 春联 二 婚联 三 丧挽联 四 寿联 第六章 对联书法 第一节 对联与楹联 一 从对联到楹联 二 引进书法与陷入迷思 三 从对联书法到对联篆刻 第二节 书写与贴挂 一 从联文到联墨 二 从贴挂到接受 第三节 清代楹联书法 一 总体风貌 二 技术考察 第七章 对联学习 第一节 对联学习 一 学习总说 二 以诗词学习为基础 三 吸纳骈文质素 四 吸纳其他文体质素 五 重视对课经验 六 从先贤时贤处获益 第二节 对联教学 一 对联教育 二 学校对联教学 第八章 对联学术 第一节 分科与化形 一 学科分类 二 成果形式 第二节 态度与准备 一 了解学术 二 献身学术 第三节 成绩与期待 一 过往的回顾 二 未来的企望 附录一 也来解读《联律通则(试行)》 附录二 诗钟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