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 字数: 283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叶信治|责编:林云鹏
  • 商品条码: 97875334923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大学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以下几方面抓好大学课程建设工作:通过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践水平;充分认识并努力贴近大学课程的本质,正确处理大学课程中的八种关系;确立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提供方向引领;基于学生学习视角,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课程运行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全书对大学课程建设研究进行了充分论证,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提升课程水平:大学课程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一节 常识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 一、常识的特征 二、常识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的特征 第二节 科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 一、经典科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 二、现代科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 第三节 哲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 一、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二、哲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实践的特征 第四节 大学课程建设的三种水平 一、常识水平的大学课程建设 二、科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建设 三、哲学思维水平的大学课程建设 第二章 认识课程本质:大学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多维视角中的大学课程本质 一、“实践”的观点 二、“教育”的观点 三、“大学”的观点 四、“学术计划”的观点 五、“课程”的观点 第二节 大学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性 二、研究性 三、生成性 四、成长性 五、专门性 六、社会性 七、国际性 第三节 大学课程应正确处理的八种关系 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二、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 三、正效应与负效应的关系 四、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五、预成与生成的关系 六、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七、通与专的关系 八、国际性和本土性的关系 第四节 大学课程规律的性质 第三章 确立课程目的:大学课程建设的方向引领 第一节 确立合理的课程目的是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 大学课程目的的合理性分析 一、大学课程目的主体的合理性 二、大学课程目的性质的合理性 三、大学课程目的价值取向的合理性 四、大学课程目的内容的合理性 五、大学课程目的现实化的合理性 第三节 对我国大学课程目的的反思 一、目的内容空泛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