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装甲车辆行驶原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装甲车辆行驶原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胡纪滨//李雪原//魏超|责编:王玲玲|总主编:项昌乐//李春明//曹贺全//丛华
  • 商品条码: 97875682710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坦克装甲车辆行驶机动性的组成部分,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坦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纵向、横向和切向三个方向的力学问题,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书中包括了履带车辆牵引性、加速性、起步性和制动性计算,详细介绍了履带车辆转向功率平衡理论和方法,包括单功率流和双功率流转向机构的分析和随机振动等,还介绍了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科研和使用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教材。
作者简介
胡纪滨,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奖励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图书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无人车辆技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车辆传动理论与技术,长期从事履带与轮式车辆总体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等工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SCI/EI检索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8项。
目录
第1章 履带装甲车辆直线行驶力学 1.1 车辆直线行驶运动学 1.1.1 履带运动学 1.1.2 车辆整体运动学 1.2 履带与地面的相互作用 1.2.1 土壤的力学特性 1.2.2 地面对车辆的作用力计算 1.2.3 履带牵引力和滑转率关系 1.2.4 挂钩牵引力 1.3 车辆直线行驶的内部损失和效率 1.3.1 车辆动力需求与供给 1.3.2 动力装置及其特性 1.3.3 动力装置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 1.3.4 传动装置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 1.3.5 履带行驶装置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 1.3.6 车辆的总效率 1.4 直线行驶时作用于车辆上的外力 1.4.1 车辆重力G 1.4.2 挂钩阻力Rg 1.4.3 地面法向反力N 1.4.4 空气阻力Rk 1.4.5 车辆行驶的地面变形阻力Rf 1.4.6 车辆牵引力F 1.5 车辆直线行驶动力学方程 1.5.1 车辆质心运动方程式 1.5.2 发动机牵引力 1.5.3 质量增加系数δ 第2章 车辆直线行驶快速性 2.1 车辆的动力性 2.1.1 牵引特性和动力特性曲线绘制 2.1.2 动力特性曲线的应用 2.1.3 改善装甲车辆动力特性的措施 2.2 车辆的起步与加速性 2.2.1 车辆的加速过程 2.2.2 加速第一阶段分析 2.2.3 加速第二阶段分析 2.2.4 加速第三阶段分析 2.2.5 提高有级式机械传动车辆加速性的措施 2.3 车辆的功率利用性 2.4 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2.4.1 车辆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2.4.2 车辆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2.5 车辆的制动性 2.5.1 制动性及评价指标 2.5.2 制动力 2.5.3 制动距离 2.5.4 不同制动方法的制动效果分析 2.5.5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5.6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6 采用液力传动系统的车辆动力特性 2.6.1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6.2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2.6.3 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特性 第3章 坦克的牵引计算 3.1 确定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3.2 确定坦克的传动范围 3.3 确定排挡数目及中间排挡的划分 3.3.1 按几何级数划分排挡 3.3.2 按典型阻力划分排挡 3.3.3 按每挡功率利用系数划分排挡 附录 坦克牵引计算实例 第4章 坦克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 4.1 概述 4.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4.1.2 转向性和转向性评价指标 4.1.3 履带式车辆转向的特点 4.2 转向运动学 4.2.1 履带运动学 4.2.2 整体运动学 4.3 转向动力学 4.3.1 作用在坦克上的外力 4.3.2 作用在坦克上的外力矩 4.3.3 转向阻力系数 4.3.4 转向所需牵引力和制动力 4.4 ’纵向力和横向力作用下的坦克转向 4.4.1 纵向力作用下的坦克转向 4.4.2 横向力作用下的坦克转向 4.4.3 离心力作用下的坦克转向 4.4.4 结论 4.5 转向阻力系数实验原理 第5章 坦克转向功率平衡和牵引计算 5.1 转向机构的分类 5.1.1 根据转向运动学系数分类 5.1.2 根据功率传递路线分类 5.1.3 按照规定转向半径数目分类 5.2 转向功率平衡方程式及转向时外阻消耗的功率 5.2.1 转向功率平衡方程式 5.2.2 外阻力消耗的功率 5.3 单功率流转向机构功率平衡和牵引计算 5.3.1 二级行星转向机构简介 5.3.2 操纵停车制动器转向 5.3.3 操纵转向制动器转向 5.3.4 具有独立式转向机构坦克的反转向 5.3.5 对二级行星转向机构的评价 5.3.6 差速式单流转向机构简介 5.3.7 对单功率流转向机构的评价 5.4 双功率流传动原理 5.4.1 概述 5.4.2 双流传动功率的分流和汇流 5.4.3 双流传动的运动学 5.4.4 直驶时两路功率的分配 5.5 液压转向双流传动功率平衡和牵引计算 5.5.1 概述 5.5.2 液压转向双流传动运动学 5.5.3 液压转向双流传动动力学 5.5.4 转向功率平衡和转向牵引计算 5.6 复合转向双流传动功率平衡和牵引计算 5.6.1 液压与机械复合转向 5.6.2 液压与液力复合转向 5.7 液压机械连续无级传动 5.7.1 液压机械连续无级传动原理 5.7.2 液压机械连续无级综合传动 第6章 车辆的平稳性 6.1 概述 6.1.1 平稳性概念 6.1.2 研究平稳性的原因 6.1.3 平稳性的研究方法 6.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履带装甲车辆平稳性的评价指标 6.2.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6.2.2 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6.2.3 履带装甲车辆平稳性的评价指标 6.3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知识 6.3.1 随机信号分析基本概念 6.3.2 信号的谱分析 6.3.3 功率谱与概率统计特征 6.4 路面不平度统计特性 6.4.1 路面不平度概念 6.4.2 路面不平度的谱描述 6.4.3 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 6.4.4 空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