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培勋及其音乐创作研究

陈培勋及其音乐创作研究

  • 字数: 23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俊|责编:宫京蕾
  • 商品条码: 97875203687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培勋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音乐生活历程的研究、对创作历程的 研究、总结出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并评价其历史地位,并尽 可能与同时代其他代表性作曲家进行比较,将作品放到整 个大时代或大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量。通过对一些细节性 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他生活历程及创作历 程的年谱。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对陈培勋在音乐史上的位置 以及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进行恰当的评价,对 他创作中体现出的这些特征进行总结,最终实现对社会变 迁中的音乐家个体命运进行考量。
作者简介
李俊,男,台州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从事音乐史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等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三 研究现状与分析 四 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陈培勋的生活历程 第一节 基本概况 一 陈培勋的生卒时间 二 陈培勋的姓名 三 陈培勋的家庭背景 四 陈培勋的性格及爱好 第二节 陈培勋的学习经历 一 在香港、广州等地的学习 二 在上海的学习 三 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专家班的学习 第三节 陈培勋的工作及音乐活动经历 一 1949年前的经历 二 在中央音乐学院 三 在香港浸会大学 四 往返于香港、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的生活 第二章 陈培勋的音乐创作历程 第一节 1949年前的音乐创作 一 早期音乐创作尝试 二 舞剧音乐《宝塔与牌坊》的创作 第二节 1949—1981年的音乐创作 一 钢琴创作及作品配器 二 管弦乐创作 第三节 1981—1998年晚期的音乐创作 一 在香港期间以管弦乐为主的创作 二 民族管弦乐创作 三 最后一部作品《第三交响曲——梅松赞》的创作 第四节 音乐创作历程的历史观照 一 随时代变迁文学性标题贯穿始终 二 随时代变迁创作体裁的转变 三 随时代变迁创作题材的变化 第三章 陈培勋音乐创作特征(上) ——传统风格的体现 第一节 西方传统创作风格的体现 一 传统和声语言的运用 二 传统管弦乐配器原则的遵循 三 三部性结构原则的体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原则的体现 一 旋律使用五声性音调 二 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陈培勋音乐创作特征(下)——个性的体现 第一节 抒情性风格的体现 一 旋律的抒情性 二 多声技法与织体写作中的抒情性 三 配器的抒情性 第二节 交响性思维的体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