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而不同与中国散文/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

和而不同与中国散文/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广东人民
  • 作者: 李继凯//任竞泽//马杰|责编:古海阳|总主编:吴周文//王兆胜//陈剑晖
  • 商品条码: 9787218139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果说中国文化具有宝贵的“和而不同”的传统 精义,那么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就充分体现了这 种宝贵的文化精神。尤其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散 文世界里,古今文人作家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都得 到了充分发挥,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论观点和众多风 格各异的作品,总体上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气象, 彰显了中国古今散文的丰富性。 本研究命题试图从“和而不同”的视角来观照中 国古代散文与“大现代”散文的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 的演进及发展,发掘其中所创造、创化着的“和而不 同”的文化“影因”。
目录
引言:“和而不同”是一种境界 上编 古代散文观专题探讨 第一章 宋初“和而不同”的文道关系论 第一节 “和而不同”的基础:抨击时文,力振古文 第二节 “和而不同”之“道”:重建道统 第三节 “和而不同”之“文”:修复文统 第四节 “和而不同”之影响因素:政统、道统与文统 第二章 辨体破体与“和而不同”:欧阳修的文体通变观 第一节 对立角色与“和而不同”:“先体制而后工拙”的辨体论 第二节 “和而不同”与文体通变:“公于文章变而不失其正”的破体论 第三节 兼综百家与“和而不同”:欧阳修文备众体与不喜杜诗的文体观 第四节 “和而不同”与《醉翁亭记》 第三章 “和而不同”与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第一节 “和而不同”与晚明时文取法古文的路径 第二节 “和而不同”与早期桐城诸家的时文改革立场 第三节 “和而不同”:早期桐城派作家时文中的个人性情 第四节 时文规制与古文之法:“和而不同”与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时文文法 第四章 对立融合与“和而不同”:从选本批评看桐城派骈散观的演进 第一节 骈散异趋:桐城三祖选本尊散抑骈的倾向 第二节 骈散沟通:曾国藩等人折衷骈散的理论主张与选本实践 第三节 “和而不同”:桐城派的骈散品位观 下编 现当代散文透视 第五章 作为“大现代”散文理论观念的“和而不同” 第一节 “和而不同”:中国现代散文的主体文体 第二节 “和而不同”:“大现代”中国散文的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 第三节 “和而不同”:西部散文的创作模式 第四节 “和而不同”与贾平凹“大散文”观 第六章 “和而不同”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案例分析 第一节 “和而不同”与茅盾的“西游”散文 第二节 梁实秋的幽默散文与西方的超现实幽默 第三节 “和而不同”视域下的林语堂小品散文 第四节 “和而不同”视域中的梁遇春散文 第七章 “和而不同”与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案例分析 第一节 “和而不同”:孙犁散文美学的内涵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和而不同”:台湾女性散文的诗学建构 第三节 “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