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密涅瓦火柴盒(精)

密涅瓦火柴盒(精)

  • 字数: 259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意)翁贝托·埃科|译者:李婧敬
  • 商品条码: 978753276629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6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翁贝托·埃科在《快报》周刊上开设了专栏,数 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本书收录了他跨度十年的专栏 文字。标题“密涅瓦火柴盒”是指一种装有密涅瓦牌 火柴的纸制小盒。埃科常常利用火柴盒背面记下他在 火车上、酒吧中、餐厅里的见闻,或是欣赏商场橱窗 、逛书店时闪过的一丝灵感。 《密涅瓦火柴盒》共分为八个部分:银河的阴暗 面、我深爱的河岸、映照肺腑之言的绝顶好镜、飘散 在宇宙间的万物、纵使是白费口舌、油煎猪蹄的酱汁 、就让我自娱自乐吧、不断前行的伟大命运,内容涉 及政治、法律、媒体、科技、艺术和宗教等各领域。
作者简介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精彩导读
人口迁移 上个星期二,当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用大块篇幅 报道佛罗伦萨所面临的紧张状态时,《共和国报》上 则刊载了一幅布奇(Massimo Bucchi (1941-), 意大利漫画家,长期为《共和国报》创作专栏漫画《 面向院子的窗户》。)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轮廓, 一个是显得巨大无比的非洲,另一个是小得可怜的意 大利,而旁边的佛罗伦萨则是微乎其微,甚至都无法 用一个小黑点来表示了(下方写着:“这里需要更多 的警察”)。《晚邮报》上的一篇文章概括了我们的 星球在自公元前四千年到今天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怎 样的气候变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陆的 肥沃或贫瘠会逐步引起人类的大规模迁移,从而让我 们的地球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同时也创造了这些我们 可以直接了解,或是通过历史再现而间接了解到的文 明。 今天,面对着所谓的“非欧盟成员国人口”问题 (这是一种非常委婉的说法,而且正如我所提到过的 ,瑞士人和来自美国得州的游客也应属于此类人群) --这个令所有欧洲国家备感关注的焦点,我们一直 在不断地思考,我们是不是正面临着一种移民现象。 所谓移民现象,是指数以千万计的居民从一个人口过 剩的国家前往另一个国家生活(例如澳大利亚的意大 利人)。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国理所当然应该根据自 身的接纳能力对移民的流入进行控制。一方面,他们 有权逮捕或驱逐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移民,另一方面, 他们也有义务逮捕任何危害社会者,不管那些危险分 子是本国的居民,还是来自大国的富有游客。 但在今天的欧洲,我们所面临的却根本不是移民 涌入的问题,而是一种人口的迁移流动现象。这种现 象完全不似日耳曼人侵略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时那 样残暴,也不像阿拉伯人的扩张(在穆罕默德从麦加 迁往麦地那之后)那样猛烈,同时也没有那些深色皮 肤的亚洲人沿着现已沉没的地岬向大洋洲或是美洲进 行不定向迁移时那样缓慢。这种迁移是地球历史上的 又一个篇章,它描绘了迁移的人流是如何促使各种文 明形成或消解的过程。最初,人类是由西向东流动( 但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之后又由东向西,继从印度 河源头朝赫拉克勒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 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岬角,传说是赫拉克勒斯建立 的石柱,代表世界的尽头。)的千年迁徙之后,又是 历时四个世纪的从赫拉克勒斯之柱向加利福尼亚和火 地岛的迁徙过程。 如今,人口的流动已经不太容易察觉。表面上看 ,迁移就是一次飞机上的旅途,在警察局外国人事务 办公室里停留的片刻,或者是一次偷渡。这种迁移却 经常是由干旱、饥渴的南部朝北部进行,因此看上去 像是移民,实际上却是人口的流动,是一个重要性难 以估计的历史事件。它不似牧民的游牧,凡是马匹所 到之处寸草不生;这种迁移是非常谨慎而温和的,但 只需要几十年,而不是几百年或几千年。和所有的人 口迁移行为一样,当今的人口流动最终必然会导致迁 移目的地的种族重组以及习俗的变更,还有无法避免 的各个异族通婚。继而当地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都 会改变颜色。正因如此,当年为数不多的诺曼人才能 在西西里岛上留下金发碧眼的种族。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常令人生畏,至少在某个历 史时期是如此。一开始,人们会阻止这种流动,例如 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就曾四处建立壁垒,并派出大规模 的军团去镇压那些逐渐逼近帝国的不速之客;后来, 他们与第一批定居下来的外来人口签订了协议并加以 管制,于是,所有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公民就都拥 有了罗马帝国的国籍。罗马帝国衰亡之后便形成了所 谓的“罗马-蛮族王国”,而这些王国则正是当今欧 洲列国的起源。今天,我们骄傲地说着各自的语言, 并拥有各自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统统这些都源于当时 的蛮族王国。如果我们在伦巴第(Lombardia,位于 意大利北部地区。古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来自欧洲北 部的古伦巴第人在此建立了“罗马-蛮族王国”。) 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看到这样一些类似于意大利语的地 名,如乌斯马特、比安德拉特之类,我们也许早已忘 记这些词语都有着早先欧洲北部伦巴第式的词根。再 举一个例子:那些经常浮现在意大利中部居民脸上的 伊特鲁里亚(Etrusco,意大利古代民族,活跃在意 大利中部地区。)式微笑又是从何而来呢?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无法阻挡的。而我们需要做 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崭新的“非欧”文化时 期的到来。 一九九○年 P3-5
目录
前言 银河的阴暗面 人口迁移 战争、武力与正义 流亡、拉什迪和地球村 帝国覆灭的代价 晚餐时刻,绞刑直播 纽约,纽约,美丽的城市! “撒旦的犹太教堂”和《犹太人贤士议定书》 再论“撒旦的犹太教堂” 身体与灵魂 政治正确还是政治狭隘 一场诉讼 科索沃 我深爱的河岸 喷泉广场上的马泰奥蒂 谁给安德雷奥蒂投了票 电视之争为哪般 抵抗运动的双面色彩 清一色右派 我的墨索里尼颂 安放炸弹的若干理由 间谍 赞颂“旺代”,缅怀“萨洛” 旺代,卡尔迪尼和红花侠 最新消息 拿破仑凯旋滑铁卢威灵顿落败回老家 科拉多与当今国情 幽灵的回归,哦耶! 柯尔多究竟是哪派 羞耻啊,我们居然没有敌人! 海岛度假小记 这些凯尔特人曾是谁 博西不如我,不是高卢人 最新消息:布雷佐里尼逃亡国外 忆金吉·罗杰斯 归来吧,萨伏依家族! 伟大的八十年代 读懂历史年表 迪·贝拉、科学与多数派 注意:本文纯属无稽之谈 映照肺腑之言的绝顶好镜 庸俗之词何以脱口而出 专业水准 姑娘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美国大学中的新霍梅尼主义 上演《马耳他的犹太人》 关于足球的倒错心理 爱德里克,还是爱中庸 八卦曾是严肃的 拉杆箱究竟为何失衡 雪茄:一种标志 为何举行反儿童色情犯罪大游行 城市心理小议 小议民风之败坏 星期天去做弥撒 拍名人照片,有必要吗 一场成功的海难 克林顿上过哪所教堂 隐私权教育 民主如何摧毁民主 隐私权与监外服刑 有谁貌似杰拉尔·菲利普 飘散在宇宙间的万物 德·毛罗,你疯了! 查的书与读的书 用指腹读书 Betzeller 何须惧怕超文本 如何甩掉WINDOWS “苹果”与“DOS”的较量 罪恶一夜纪事 X先生的结肠 小议电脑图标 实话,只有实话 电子邮件、无意识与超我 你能记住七个小矮人吗 我们的发明真的如此之多吗 在互联网上旅行 写好的故事和待写的故事 纵使是白费口舌 报纸:你们已沦为电视的奴隶 庭审直播是破坏宪法 即使被告同意,谁能保障证人的权利 旧式斯大林主义 报纸越来越幼稚 洛罗、克拉克西及门房的角色 电视荧屏前:只需证明控方非法,不必证明被告无辜 针对民调的民调 议员阁下的屁股 转载之风何时休 上演犹豫戏法 主业会辟谣,说我不是敌基督! 一桩趣闻:尤利乌斯·恺撒在元老院遇刺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油煎猪蹄的酱汁 文化狂人 读书何以延长寿命 勿将托托比卓别林 喜悦!无限宇宙照亮我心 去卢浮宫吧,参观视觉艺术与Blob艺术的鼻祖 七拼八凑的书籍 肤浅认知与基本常识 古典作品赞 一本《牙签论》 糟糕的《第五交响曲》 哪一夜曾漆黑一片,雨骤风狂 知识分子:别在扣眼里的一朵花? 《高格》 为何诗人不能闲 免费写作,花钱出书 知识分子的首要义务:在无能为力时闭嘴 莱奥帕尔迪眼中的雷卡那提少女 有多少书我们没读 道德、美学与涂鸦 GiovanniilBattezzatore? 传统作品与流态艺术 这“后现代”究竟是什么 文学批评的兴与衰 就让我自娱自乐吧 将军和萨达姆·侯赛因 布鲁诺 天使熊的故事 我生命中的第一夜 设得兰群岛的鱼鹰 胡安·菲里克斯·桑切斯 关于时空旅行的思考 一九九七美国版小红帽 如何能够妙笔生花 为什么 废纸之疫 不断前行的伟大命运 美妙的青春韶华 一年扔掉多少树 先有人还是先有鸡 我才五十岁,请勿用尊称 妈妈,什么叫“手足” 简约科技的胜利 某疯狂科学家决意克隆我 人种优化论是伪科学 来自第三个千年的报道:私立学校终于姗姗来迟 二○九○年的古老专栏稿 肖邦对抗贝卢斯科尼 我们如何笑对死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