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主体的发生

主体的发生

  • 字数: 230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刘锡光
  • 商品条码: 97873081405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锡光主编的《主体的发生》对哲学中的“主体 ”范畴做了人类学的考察,基于实证资料,描述了人 类演化过程中各种主体特征的发生及其功能,并在此 基础上探讨人类认识与价值的形成。
作者简介
刘锡光(1930年2月2日—1991年9月10日),江苏常州人。父亲:刘天锡(铁路工程师);母亲:张静华(家庭妇女)。刘锡光先生是家中长子,另有五个弟弟。因为其父亲工作的性质和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小学和中学阶段经常更换学校。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毕业后留校,不久被派往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被 抽调到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任教,任校党委委员、教研室总支书记。1956年与人合作出版一本通俗哲学读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后,他被开除党籍并撤销职务,在绍兴和安吉等地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劳动改造。1979年回到浙大哲学教研室,恢复教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曾学习过英语、德语和日语。1991年9月10日去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主体的发生 第一节 主体的人类学特征 第二节 主体性特征的形成 第三节 古猿与前人 第四节 前人的生活方式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的人 第六节 客体的发生 第二章 主体性与客体性 第一节 对象化与表象方式 第二节 主体的两重性 第三节 对象化与文化 第四节 人工物 第五节 客体的两重性 第三章 从言语到思维 第一节 语言是主体“之家” 第二节 言说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意义的构造 第四节 语言与思维的构成 第五节 生物与文化 第四章 认识的发生 第一节 认识能力 第二节 意识的构造功能 第三节 认识与世界的生成 第四节 时空观念的形成 第五节 表象的构造与数学 第五章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第一节 对象意识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行为规范 第四节 审美意识的发生 第五节 对象与审美意识 第六节 美的理想 第六章 主体的价值的回归 第一节 需要与价值 第二节 价值的两重性 第三节 作为价值的自由 第四节 疏离化与回归 第五节 回归真、善、美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