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学生物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医学生物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字数: 473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傅松滨
  • 商品条码: 97871172634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傅松滨 教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遗传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国际遗传学杂志》主编。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01年获 优秀青年教师和国家模范教师称号,所率领的研究团队2012年入选 创新团队。 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存及多样性研究、双微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和中国人群遗传病发病机制研究。其中参加的“实体瘤细胞遗传学研究”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目录
目  录 绪论1  第一节 生物学与医学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二节 生物学与医学  3    一、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3    二、学习《医学生物学》的目的和要求  3 上篇 生命过程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与基本特征6  第一节 组成生命的元素与化合物  6    一、组成生命的元素  6    二、组成生命的化合物  6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11    一、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  11    二、原始细胞的产生  12    三、自养生物的出现  12    四、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12    五、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12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13    一、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13    二、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13    三、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13    四、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14    五、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14    六、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14    七、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14    八、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15    九、生命是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协同共存体系  15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6  第一节 细胞概述  16    一、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  16    二、细胞的基本特征  17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  19    一、细胞膜  19    二、细胞内膜系统  23    三、线粒体  25    四、细胞骨架系统  26    五、细胞核  27    六、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30  第三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31    一、细胞的物质运输  31    二、细胞的能量代谢  34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  35    四、细胞的运动  36    五、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  37  第四节 细胞的生命活动  37    一、细胞增殖  37    二、细胞分化  40    三、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  42 第三章 生命的延续46  第一节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46  第二节 配子发生  46    一、精子发生  46    二、卵子发生  47  第三节 减数分裂  50    一、减数分裂Ⅰ  50    二、减数分裂Ⅱ  51  第四节 受精  52    一、配子的成熟与运行  52    二、受精  53 第四章 生命的个体发育55  第一节 胚胎发育过程概述  55    一、卵裂  55    二、囊胚  55    三、原肠胚  56    四、神经胚  57    五、器官发生  57  第二节 胚胎发育机制  58    一、胚胎发育的遗传学机制  58    二、个体发育的细胞学机制  63    三、形态发生  64  第三节 胚后发育  64    一、生长  65    二、再生  65    三、衰老  66    四、死亡  67  第四节 发育异常  67    一、发育异常的因素  67    二、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  69 第五章 生命的遗传70  第一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70    一、DNA  70    二、基因  72  第二节 遗传的细胞基础  75    一、染色质  76    二、染色体  77    三、人类染色体正常核型  78    四、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  81  第三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81    一、经典遗传学定律  81    二、非孟德尔现象  85 第六章 人类遗传的多样性87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本质  87    一、遗传变异概述  87    二、遗传变异源于突变  87    三、遗传变异的频率  88  第二节 突变的类型及突变率估算  88    一、突变的类型  88    二、人类生殖细胞突变率的估算  89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命名  90    一、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  90    二、基因突变的命名  93    三、基因突变的后果  94  第四节 个体基因组间的变异  94    一、单核苷酸多态性  95    二、插入缺失多态性  96    三、拷贝数变异  96    四、倒位  96  第五节 突变和遗传多态性的意义  97    一、突变与人类疾病  97    二、罕见变异与人类疾病  98    三、多态性与人类遗传  98 下篇 现代生物医学 第七章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102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102    一、健康的概念  102    二、疾病的概念  102  第二节 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条件  103    一、疾病的发生原因  103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05    三、疾病原因与条件的关系  106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规律及基本机制  106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106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08 第八章 染色体畸变与疾病110  第一节 染色体畸变  110    一、染色体数目畸变  110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112  第二节 染色体病  116    一、常染色体病  116    二、性染色体病  117 第九章 单基因遗传与疾病120  第一节 常染色体遗传与疾病  120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20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25  第二节 性染色体遗传与疾病  126    一、X连锁隐性遗传病  127    二、X连锁显性遗传病  128    三、Y连锁遗传病  129 第十章 线粒体遗传病131  第一节 mtDNA的结构与遗传特征  131    一、mtDNA的结构特征  131    二、mtDNA的遗传特征  132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134    一、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类型  134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135 第十一章 多基因遗传与疾病139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概述  139    一、多基因假说  139    二、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40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141    一、易患性与发病阈值  141    二、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率及其估算方法  143    三、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46    四、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一般估计方法  147  第三节 常见的人类多基因遗传病  149    一、原发性高血压  149    二、糖尿病  150    三、支气管哮喘  151    四、精神分裂症  152    五、先天性唇腭裂  152 第十二章 表观遗传学155  第一节 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机制  155    一、DNA甲基化  155    二、组蛋白修饰  157    三、非编码RNA   160  第二节 表观遗传修饰异常与疾病  162    一、DNA甲基化异常遗传病  162    二、组蛋白修饰异常遗传病  163    三、非编码RNA异常遗传病  164    四、基因组印记异常疾病  164 第十三章 肿瘤生物学167  第一节 肿瘤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167    一、肿瘤的起源  167    二、肿瘤细胞的永生化  168    三、肿瘤的基本特征  168  第二节 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170    一、原癌基因  170    二、抑癌基因  172    三、关键信号转导通路  174  第三节 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  175    一、遗传改变学说  175    二、表观遗传改变学说  176    三、肿瘤干细胞学说  177    四、肿瘤微环境学说  178 第十四章 基因组医学179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医学  179    一、人类基因组  179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  180    三、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  183    四、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  183    五、其他人类基因组计划  184    六、基因组医学  184  第二节 后基因组学与医学  185    一、疾病基因组学  185    二、药物基因组学  185    三、环境基因组学  186    四、系统生物学  186    五、转录组学  186    六、蛋白质组学  187    七、代谢组学  187  第三节 基因组医学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187    一、无创DNA产前检测  188    二、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  188    三、华法林药物与个体化用药  189 第十五章 模式生物学191  第一节 模式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191    一、模式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191    二、模式生物的共同特点  192    三、模式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92  第二节 典型模式动物的特征  193    一、无脊椎动物  193    二、脊椎动物  194    三、哺乳类动物  195  第三节 典型模式动物的医学应用  197    一、利用模式动物进行科研活动的伦理学要求  197    二、常用的模式动物研究方法  197    三、利用模式动物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198 第十六章 生物信息学201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概述  201    一、生物信息学的定义  201    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201    三、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  201    四、生物信息学的应用  202  第二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  202    一、基因组学  202    二、转录组学  203    三、蛋白质组学  204    四、表观基因组学  204    五、代谢组学  205  第三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  205    一、序列比对分析  205    二、差异分析  207    三、聚类分析  209    四、功能富集分析  209  第四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资源  210    一、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210    二、癌症基因组图集  213    三、测序读段数据库  214    四、UCSC数据库  218 推荐阅读22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22 本书测试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