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孙沛东
  • 商品条码: 97875161176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 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 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 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 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 ——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 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市场化 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 ,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 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白发苍苍的他们为何要瞒着子女跑到公园来代理相亲?为什么明知子女 的婚事要由子女决定,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为什么相亲 角的婚配效率基本为零,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日均人流量过万次?《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将为您揭开上海相亲角的神秘面 纱。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 行。
作者简介
孙沛东,女,陕西铜川人。1995年起在中山大学求学,本科学习法语,辅修汉语语言文学;硕士主修法语语言文学与文化,辅修社会学;2007年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 Paris)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研究领域包括消费与时尚、婚恋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在《开放时代》、《广东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浙江学刊》、《西北师大学报》和《南方人口》等期刊发表文章16篇,专著《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66-1976)》即将出版。
目录
序 引言 一 “中国式焦虑” 二 问题的缘起 三 谁在“白发相亲”? 四 为谁“白发相亲”? 第一章 文献回顾 一 有关择偶标准的理论 (一) 社会学理论 (二) 心理学理论 二 有关择偶过程的理论 (一) 筛选理论 (二) 婚姻市场理论 (三) 选择交换理论 三 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 四 有关“白发相亲”现象的研究 五 研究问题与理论视角 六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 制度与情境:相亲角是一个新型的择偶平台 一 相亲角:一种宏观的制度分析 二 相亲角:一个微观场域的情境分析 (一)“欲望”相亲角 (二)“实力”相亲角 (三)“市场”相亲角 (四)相亲角的情感结构 第三章 冲突与斗争:相亲角为何效率低? 一 择偶标准:行动者及其博弈 (一)相亲角部分群体的择偶标准 (二)相亲角普遍的择偶标准 二 行动策略:“白发相亲”的择偶行为 (一)择偶步骤 (二)择偶策略 三 相亲角效率低下的子女因素 (一)成材容易,成家难,曾经的优势如何变成今日之劣势? (二)是主动单身、被动单身还是被动前提下的主动单身? (三)地位提升、观念维续与现代女性的择偶困境 (四)现代性对待婚群体人性的挤压 (五)相亲角为何缺乏西方意义上的“约会文化”? 第四章 合作与协调:相亲角为何人气旺? 一 相亲角的路径依赖 二 相亲角的比较优势 三 相亲角的潜功能 (一)知青一代父母的社会交往与情感交流的新途径 (二)知青一代父母交流日常生活信息的新平台 (三)单身老人择偶的“鹊桥会” (四)外地父母建构居住地认同的一个认识性资源 (五)相亲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提供新话题 (六)周末相亲成为部分待婚者的一种新型的 社交方式 四 相亲角的异化 五 相亲角的契约 (一)合作 (二)协调 六 知青一代父母的怕与爱 第五章 中国式焦虑:谁来娶我的女JD?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1 附录二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2 附录三 相亲角掠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