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大夏书系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大夏书系

  • 字数: 135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美)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译者:鲁效孔
  • 商品条码: 97875675797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0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课堂上,当孩子们领悟了繁芜丛杂的学科内 容背后的重大概念时,当他们形成了看待事物与现 象的学科观念时,他们的情感与智力都会被激发起 来,老师也会为此激动不已。林恩·埃里克森、洛 伊斯·兰宁著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 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阐述了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 充满思考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训练的地方; 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如何保障学生超越低层次 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深度的学科素养;如何在 区域、学校推进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目录
序言 致谢 导 言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从目标为本到概念为本的模式 一、作者视角下的一个简短回顾:教育之摇摆 二、概念为本的模式中“知道”“理解”和“能做”的价值 三、传统内容目标的问题 四、问题讨论 五、总结 第二章 课程模式:二维对比三维 一、对比二维模式和三维模式 二、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 三、知识和过程的相互作用 四、对比教学描述 五、问题讨论 六、总结 第三章 知识的结构 一、理解知识的结构中的关系 二、知识的结构如何指导课程设计 三、在国家、州或区域层面上设计学科课程框架 四、数学——一个概念驱动的学科 五、概念实例和特定学科的概括 六、问题讨论 七、总结 第四章 过程的结构 一、过程的结构 二、过程的结构如何指导课程与教学 三、问题讨论 四、总结 第五章 培养概念为本的教师 一、填补知道、做和理解之间的鸿沟 二、协作性的概念为本的教学计划 三、描述高质量教学的共同术语 四、培养概念为本的教师 五、在教师评估计划中概念为本的教师培养量规是否有一席之地 六、问题讨论 七、总结 第六章 培养概念为本的学生 一、关于思考 二、批判性思考和概念为本的教与学的关系 三、发展批判性思考 四、培养概念为本的学生 五、为什么是这些方面 六、问题讨论 七、总结 第七章 关于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理解什么 一、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的“是什么”和“为什么” 二、如何实施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三、概念为本的教学的四个核心方面 四、高质量教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