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明德书系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明德书系

  • 字数: 170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俄罗斯)契诃夫//米齐诺娃|译者:童道
  • 商品条码: 978730019304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契诃夫、米齐诺娃著的《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 齐诺娃)》这本书有关契诃夫的生命和情感,是一个 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的爱的故事。 第一种讲述充满了私密性,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 情,让人们看到恋爱中的契诃夫的样子,也是他文学 遗产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讲述是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以戏 剧的方式重现了了两人的交往,属于后来者对先贤及 其精彩人生的描述。 第三种讲述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米齐 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这部戏对两 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能从中看见生活中的恋人 如何变成了戏剧中的人物。
精彩导读
童道明 起先,是拉克申老师,牵着我的手,走向了契诃 夫。 那是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 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 征》。 论文讲评会开过后,拉克申老师把我留住,说: “童,我给你论文打5分,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 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 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从而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我日 后安身立命的职业方向——研究契诃夫及其戏剧。 领着我走向契诃夫的,就拉克申老师一个人;而 后来帮助我走近契诃夫的人就很多了,其中就有于是 之老师。 作家爱伦堡1960年出版了一本叫《重读契诃夫》 的书,他说契诃夫的简洁的文风是与他谦虚的品格有 直接关系的。我将信将疑。后来认识了于是之老师之 后,才相信了人的简洁的文风与他的谦虚的品格之间 的血肉联系。 作家高尔基在《论契诃夫》中写道:“我觉得, 每一个来到安东·契诃夫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 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 我早就读过高尔基的这段话,我也相信会是这样 的,特别是在我结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2014年1月 18日,作家文摘报社在首都图书馆开于是之逝世一周 年追思会,我在发言中几乎重复了高尔基的这一段话 ,只是把“安东·契诃夫”改成了“于是之老师”。 于是之老师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契诃夫。 爱伦堡的《重读契诃夫》煞尾一句是:“谢谢你 ,安东·巴甫洛维奇。”多么简单的一句,但饱含着 多少深情。我一直想效仿爱伦堡,在公开文字里向契 诃夫说几句温情的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我 写了第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散文《惜别樱桃园》,文章 最后是这样写的: 谢谢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同时给予我们以心 灵的震动与慰藉,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 知道,为什么站在新世纪门槛前的我们,心中会有这 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这些即将 进入21世纪的人,要懂得多愁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 、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 1890年6月7日,契诃夫在去萨哈林岛途中,乘船 漂流到黑龙江上。他先在俄国边城布拉格维申斯克下 船小憩,然后又登船来到中国边城瑷珲稍作逗留。 1998年7月30日,我也有机会坐船从黑河漂流到了瑷 珲城。一路上同船的朋友都在谈笑风生,独有我一个 人坐在甲板上,脑子里想的全是契诃夫。回京后写了 篇文章,文章最后说:“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一个 半小时的江上航行,是我忙忙碌碌的生命里呼吸得最 自由的时刻,我也努力寻觅契诃夫108年前见过的‘ 数不清的长喙的精灵’。可惜,只有可数的几只水鸟 飞来追逐轮船激起的浪花,与我们相伴在黑龙江上。 ” 有个俄罗斯演员(我忘了他的名字了),非常喜 欢契诃夫,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契诃夫留下的不仅 是二十卷文集,还有两所学校和一片森林。”我欣赏 他这句话。“两所学校”是指契诃夫出资赞助兴建的 两所农村小学;“一片森林”是指契诃夫本人锲而不 舍地在自己的庄园里手栽的一片树林。 我在一篇名为《有精神谓之富》的散文中,曾经 高调地思考过契诃夫植树的精神价值: 我想引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句话:“当我走过 那些被我从伐木的斧头下救出的农村的森林,或者当 我听到由我栽种的幼林发出美妙的音响的时候,我便 意识到,气候似乎也多少受到我的支配,而如果一千 年之后人们将会幸福,那么这幸福中也有我一份微小 的贡献。”这是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里的一段 台词。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契诃夫创作的主要意 义,那就是:契诃夫不厌其烦地要让人知道,人应该 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而在这段台词里,契诃夫对 于人的崇高精神追求作了极富诗意的表达。在这里, 人超越了自我,把小我化入大我,自觉地、满怀信心 地把自己的生命存在与创造,融入历史时空与造物主 的创造之中。三年前我翻译过《万尼亚舅舅》全剧, 译到这段台词时,我感到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 在我的剧本《我是海鸥》里,则对“契诃夫种树 ”作了低调处理。我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契诃夫:姑娘,我看你的心情不太好。 女演员:我很累,很烦恼。 契诃夫:是的,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让人的生 存失去了诗意。 女演员:那该怎么办呢? 契诃夫:找块空地,种几棵树,然后看它们如何 一年年长大成荫。我心里一有烦恼,就去种树。我已 经种植了一大片树林子了,可见我有过多少的烦恼呀 ! 《我是海鸥》2010年1月30日在蓬蒿剧场首演。 这天恰好是契诃夫诞生150周年。在剧场门口遇到北 京师范大学的程正民教授,他说今天天冷,本来不想 来,但读到了我发在《新京报》上的文章,就决定来 了。我的文章题目是《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 。文章里的哪一段文字引起程教授注意了呢?可能是 这一段吧: 1904年1月8日,契诃夫给正在尼斯度假的作家蒲 宁写信,信中的问候语却是:“代我向可爱的、温暖 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记得当年读到这 里,不住地对自己说:契诃夫真可爱…… P1-5
目录
契诃夫、米齐诺娃通信选 契诃夫、米齐诺娃著 童道明译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童道明著 海鸥 契诃夫著 童道明译 后记 童道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