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 字数: 23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邵学峰//张在茂
  • 商品条码: 97875097450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作者邵学峰、张在茂)是一部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财政体制进行研究的著作,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分税 制财政管理改革以来的有关内容。在此阶段,中央、 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取得了较 为理想的政策性效果。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作为经济发 展的内生性变量,在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 方面成绩显著。 但是,现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已经无法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的进度看,财政分权体制改 革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 方之间诸多发展不均衡。从改革的绩效看,财政分权 体制具有多重激励,不仅要关注于效率,还要关注于 公平,尤其是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导致的利益选择;不 仅要有利于保持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面对地 方政府诸多自利性行为导致的社会经济矛盾,现有财 政体制在上述方面差强人意。 客观评价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成功经验与 失败教训并存。当前亟待正视的事实在于,一方面,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追 求高增长付出高成本,经济增长中福利短缺和分配机 制出现“短板”;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激励有余而监 管不足,尤其是个别地方官员为了实现个人晋升,利 用财政权力为政治晋升做铺垫,甚至产生了贪腐、寻 租等社会性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从 学术视角就这一主题做一些研究。
作者简介
张在茂,男,1969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办,主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是外围财政理论、财政理论与实践。先后发表论文近10篇。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先后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局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 邵学峰,男,1971年2月生,经济学博土,现就职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巾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财政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和必趣是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行为、财政理论与政策。任教以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政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有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研究参考》等转载,出版专著或编著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项,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累计17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理论与比较 第一章 文献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缘起 一 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解”二争论的出发点 二 蒂伯特模型二理想假设下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 三 奥茨的财政分权理论与发展 四 传统财政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深化 一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 二 预算约束与财政分权 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公共产品供给与财政分权治理 二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观点评述 三 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收入差距分析 四 均衡发展二财政职能与分权化治理 第二章 发达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比较分析 第一节 美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美国政府问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美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二节 德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德国政府问财政关系分析 二 德国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德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德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三节 日本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日本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日本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分析 三 日本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四节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发这国家财政分权体制比较分析 二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中的财政作用 第二篇 事实与检验 第三章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发展与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下财政管理体制 一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财政集权管理困境二分权化改革诱因 三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初始模式 第二节 渐进式分权二财政管理体制转变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以两步“利改税”为起点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三 1994年之后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四 横向分权二双重管理职能的分离 第三节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内生逻辑 一 从计划到市场二财政分权内生性及利益调整 二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目标 三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分析二一个归纳 第四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二省际比较 第一节 分权化改革的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经济增长、分配差异与财政收支二特征性事实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一 模型和变量说明 二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三 数据采源 第四节 分析与检验I二财政分权对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节 分析与检验Ⅱ二财政分权扩大了县(市)分配差距吗? 第六节 几点启示 第五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以吉林省为例 第一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策 一 经济发展战略与财政分权改革 二 地方政府“经纪人”、政府代理人和双重激励 第二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 ——以吉林省为例 一 假设前提 二 模型设计 三 数据来源 四 实证分析与检验 五 财政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第三节 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策偏好分析 一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方式 二 地方政府偏好的制度性成因 三 财政分权的效果二一种视角 第三篇 分析与研判 第六章 财政分权与分配差异二因患寡而不均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一 财政政策职能与调控效率 二 财政分权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三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第二节 财政分权促进地方经济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计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三 实证分析及检验结果 第三节 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体制评析 一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财政分权体制诱因 二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三 均衡发展的财政管理 第七章 财政生态与地方政府行为二利益驱动下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分权下的财政生态解读 一 基于机械论思想的财政生态 二 分权治理对财政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 三 优化财政生态的分权治理预期 第二节 政策锁定与解锁 一 分权改革的政策锁定与利益获取 二 财政体制改革二“熨平”利益矛盾 第三节 发展抑或控制二预算管理的纠结 一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改革困境 二 各级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现状 三 财政预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预算管理创新 第四节 总结 第八章 激励的悖论二分权化对企业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分权化改革下国有资产“流失的悲剧” 一 公地经济与“流失的悲剧” 二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 所有者主体缺位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成因 第二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二主体缺位 一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二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 三 原因剖析 四 分权改革下的治理缺失 第四篇 发展与完善 第九章 完善的路径 第一节 面向和谐的财政分权改革 一 思考的标准和尺度 二 基本的目标 第二节 向改革方向迈进 一 对政策的修缮 二 路径选择 第三节 配套机制 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 融资结构与融资渠道的优化与拓宽 三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第十章 研究拓展 总的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