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语言认知研究/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语言认知研究/外语文化教学论丛

  • 字数: 183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骆传伟
  • 商品条码: 97873081160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9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语言 认知研究》首先阐述对语言认知研究的基本看法。目 前,语言和认知研究的主要 成果包括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以及 以兰姆的理论为代表的神 经认知语言学等。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理论有 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它们都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认知问题, 而忽略了主体与主体之间 的关系在认知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在这些理论 中,认知的心理性受到了 重视,而认知的社会性遭到了忽略。基于此,本书借 鉴西方后现代社会科学思 潮中的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以主体之间的关系对认知 建构的重要作用作为理论 出发点展开对专名的涵义与指称问题的研究。 骆传伟专著的《专名的涵义与指称--社会建构论 视野中的语言认知研究》借用皮尔士的图像、索引和 象征三个术语来分析专名、专名的涵义和 专名的所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建 构了关于专名意义的改进 方案。该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摹状词理论、历史因果 理论等方案中难以解决的 虚构专名、指称的转移等问题,解释了指称的归属性 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区别, 说明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分析专名的意义具有更强的解 释力。 接着,本书讨论了专名的命名与指称的传递问题 。本书认为,语言认知研 究离不开对社会互动,也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的重视。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本论题的研究进展 一、摹状词理论 二、历史因果理论 三、意向性理论 四、社会实用理论 第三节 研究问题 一、语言与现实的关系 二、专名的意义问题 三、语言与认知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语言、认知与社会建构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源流 一、现代文化中的主客思维 二、皮亚杰的主客体建构论 三、现代哲学研究中的建构论思想 四、知识社会学:后现代的社会建构论 五、本书所持的社会建构论观点 第三节 社会建构论观照下的语言认知研究 一、语言对实在的建构 二、语言对人的建构 第四节 社会建构论观照下的专名讨论 一、涵 义 二、指 称 三、专名的意义是认知问题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专名的意义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理论来源 一、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二、皮尔士的意义理论 第三节 符号、涵义与所指之间的三种关系 一、图像关系 二、索引关系 三、象征关系 第四节 专名的指称与涵义 一、符号的两种指称 二、符号的两种涵义 三、图像在间接指称中的作用 四、索引在间接指称中的作用 第五节 专名的指号过程的改进方案 一、实例分析 二、改进理论与摹状词理论和因果理论的关系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专名的命名与传递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专名理论中的命名 一、古代的命名论 二、密尔的命名论 三、克里普克的命名论 第三节 专名命名的两种形式 一、亲知命名 二、描述命名 第四节 亲知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 一、非言语策略的社会建构性质 二、言语策略的社会建构性质 三、“这”、“那”的社会建构性质 第五节 描述命名的社会建构性质 第六节 描述命名与虚构专名 一、虚构专名的相关讨论 二、社会建构论视角下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 第七节 专名的传递与指称的转移 一、专名传递的两种形式 二、专名传递中的指称转移 三、说话者指称与语义性指称 第八节 结语 第五章社会建构论对语言认知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经验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作用和性质 一、语言是天赋的还是经验的:相关历史讨论 二、乔姆斯基的理论 三、认知语言学 四、韩礼德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建构论的启示 一、认知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区别与联系 二、社会建构论的启示 三、图式是心理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结合 第四节 实例分析:复合空间理论 一、复合空间理论概述 二、概念合成过程的社会建构性质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结论 第一节 从社会建构论角度研究专名的价值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