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

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

  • 字数: 622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左玉河|主编:汝信
  • 商品条码: 97875334533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3
  • 出版年份: 2010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方近代文明的强力挑战和儒学独尊地位的根本动摇,使 中华文明面临着近代转型的使命。如何看待中西两种文明的特 质、地位和关系?如何将中国传统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何 吸纳西方文明之长而为我所用?近代中国志士仁人在思想文化 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作者简介
左玉河,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历史学博士。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有《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幕僚》、《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再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等专著,主编有《历代上皇帝书》、《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924—1949年)、《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丛书》、《五四风云人物文萃》、《图说中国文化》等。 汝信,男,教授,汉族,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晋升研究员,任哲学所副所长,1981~198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1982~1998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并曾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咨询委员会顾问。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西方美学史论丛》及《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美的找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此外还有译著多种,并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10卷)、《世界文明大系》(12卷)和《当代韩国》(季刊)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中华文明结构的变化 一、西方器物文明的输人/3 二、西方制度文明的介绍/13 三、西方近代文明的全面涌人/22 四、西学东渐对中华文明的强力冲击/32 五、中华文明基本结构的变化/36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中西宗教文明碰撞 一、明清之际中西文明的最初相遇/46 二、反洋教背后的文明冲突/59 三、冲突流言传播与文明之间的误解/72 四、“灭洋”背后的文化情结/78 五、“孔子加耶稣”模式/85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论争 一、同文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研习天文算学之争/97 二、修筑新式铁路之争/104 三、民权论与君主专制的冲突/107 四、平等观念与纲常名教之争/114 五、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119 六、“欧化”与“国粹”之争/124 第四章 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争 一、《新青年》派与《东方杂志》派之争/134 二、新旧思想能否调和之争/145 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引发的论战/153 四、学衡派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161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169 第五章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一、“西学中源”说的提出/180 二、“西学中源”说内涵的扩大/188 三、“西学中源”说的两面性/197 四、“中体西用”论的最初表述/203 五、“中体西用”论的经典表述/208 六、“中体西用”论的影响/211 第六章 从“醉心欧化”到“全盘西化” 一、欧化思潮的兴起/221 二、胡适与“全盘西化”的提出/23l 三、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241 四、“现代化”共识的形成/255 第七章 从尊孔到“订孔”: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一、太平天国的反孔排儒/266 二、甲午以前士林的儒学观/276 三、康有为的孔子观/282 四、康有为的孔教构想/294 五、梁启超对保教论的批驳/303 六、章太炎的“订孔”之论/318 第八章 儒学根基的动摇与“排孔”思潮的兴起 一、科举停废与儒学社会根基的动摇/329 二、尊崇经学及维护儒学独尊地位之策/338 三、“非圣排孔”思潮的兴起/351 第九章 民初的国教运动与反孔思潮 一、民初的信仰危机与道德危机/366 二、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376 三、袁世凯的尊孔复辟/389 四、《新青年》的反孔批儒/395 五、陈独秀的反孔批儒/408 第十章 五四以后的尊孔读经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一、国民政府恢复“固有道德”的努力/417 二、新生活运动:恢复儒家“德治”的尝试/435 三、梁漱溟、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家的兴起/442 四、熊十力、冯友兰对传统儒学的新阐释/449 五、贺麟的“新心学”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456 第十一章 时代性与民族性:中西文明差异之比较 一、中西文明的接触与最初比较/465 二、戊戌维新前后的中西文明比较/482 三、五四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499 四、五四以后文化论争中的东西文明比较/510 五、中西文明既是“古今之异”又有“中外之别”/518 第十二章 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转变 一、“夷夏之辨”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527 二、“义利之辨”与重商思潮的兴起/540 三、“公私之辨”与个性主义的兴起/557 结语:保持健全的文化心态。创建中华现代新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