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精)

法律文明史(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精)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何勤华//王伟臣//魏琼//王思杰//王帅|编者:何勤华
  • 商品条码: 978710017228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4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法律文明是人类文明中法律相关各项元素的总和,包括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法典、判例以及法律规范,法律实施、法律行为及其相应的设施,法律教育,法律学术和法律遗存。本书论述了人类早期社会从游团时代到国家时代法律文明的萌芽与发展过程。第一章论述宪法文明的起源,即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是如何组织公共生活,分配公共权力的。用现代宪法学中“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国家机构”“权利义务”等概念来分析人类早期的“宪法”状态。第二章探讨涉及私人之间人身财产法律关系的民商法的起源,研究新石器时期到国家阶段民商事主体、所有权、契约、侵权、婚姻家庭与继承规则是如何从习惯演变为成文法。第三章探讨了刑事法的起源,研究人类犯罪与刑法观念与制度的演进过程,重点分析了早期法典中的刑事规范,从同态复仇到集体刑罚权的变化过程以及主要刑罚种类,死刑、肉刑、罚金刑和自由刑。第四章探讨人类纠纷解决方式的起源过程,即诉讼法的起源。
作者简介
何勤华,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著有《西方法学史纲》《20世纪日本法学》《中国法学史》《法律文化史谭》等多部作品,在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 魏琼,1969年生,法学博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民法的起源——对古代西亚地区民事规范的解读》(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国传统清官文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西方经济法发达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此外,还主编及合著六本、勘校著作七本、参编教材五本。 王伟臣,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王思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王帅,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法学硕士。
目录
导论 一、文明 (一)国外关于文明的认识 (二)中国关于文明的认识 (三)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关于文明的认识 (四)文明与文化 二、法律文明 (一)国外学界关于法律文明的看法 (二)中国学界对法律文明的认识 (三)法律文明的内涵 三、法律文明的起源 (一)游团时代法律文明的萌芽 (二)部落时代法律文明的曙光 (三)酋邦(聚落)时代法律文明的诞生 (四)国家时代法律文明的成型 四、文献与方法 五、本书的框架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宪法的起源 绪论 一、宪法起源于何时? 二、宪法起源的阶段分期 三、参考资料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游团时代 一、人类单一起源说 二、“宪法”起源于能人时代 (一)权力的起源:对奥杜韦遗址的分析 (二)中国游团的起源 三、直立人时代 (一)蓝田遗址的“议事厅” (二)北京人:火与“国家结构” 四、早期智人时代 (一)金牛山人:保存火种与政治联合 (二)尼安德特人:公共权力的精致化 五、晚期智人时代 (一)山顶洞人:骨针的政治意义 (二)史前中欧:从手工业看公共权力 (三)洞穴岩画:艺术的宗教意义 (四)哥贝克力石阵:世界上第一座神庙 六、游团时代晚期的“宪法”状况 第二节 部落时代 一、部落时代的到来 (一)伊拉克扎维舍尼遗址:过渡阶段 (二)约旦耶利哥遗址:世界第一座城市 (三)中国甑皮岩遗址:二次葬与“权利义务” (四)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无差别社会 (五)巴基斯坦梅赫尔格尔遗址:私有制渐趋萌芽 (六)埃及法尤姆遗址:部落定居方式的传播 二、部落时代初期的“宪法”状况 三、部落时代的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