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陈兵
  • 商品条码: 978753254244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8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06
  • 印次: 1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兵著的《佛陀的智慧》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 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 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 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 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作者以 其丰富的佛学专业素养及对教理行果的内行理解,用 精练、平实的现代言语引导读者领会佛法的心髓,也 为实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
陈兵,1945年生,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佛教思想、佛教心理学、佛教禅定学、佛教与现代社会等方面的研究。陈兵教授早年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专门研究道教,精于道家内丹修炼与养生理论,本书即是他这方面著述的汇集。 主要著作:《佛陀的智慧》《佛教心理学》《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法在世间》《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佛法真实论》《生与死——佛教轮回说》《新编佛教辞典》《20世纪中国佛教》《佛教气功百问》《问道》(原《道教气功百问》)
精彩导读
一切诸行因无常故为苦,一切诸受皆不离行苦故 为苦,是佛陀所说苦圣谛的深义所在。这一说法,关 系到人性及苦乐观、情绪学的最深问题:人为什么厌 苦趋乐?厌苦趋乐是否为人的本性?什么是真正的快 乐?人所追求的快乐有无极限?佛陀的解答大概是: 人性中有追求无限常乐的本能性意欲,或人性以追求 常乐为极限、为归宿,此乃众生心之本性,三界六道 众生的一切心理活动及感受,皆无常、非常恒故,本 质是苦,或起码不离苦。 在古今中外诸家学说中,像佛陀这样大讲特讲人 生诸苦,乃至说一.切诸受皆悉是苦,并以此为其全 部学说之基础者,大概很难找出第二家来。现代人尤 其是幸福快乐的富贵中人,听佛陀如此盛说人生之苦 ,大概会有如冰入炭之感,认为佛陀全盘否定人生价 值,是悲观主义者,若按佛陀之说,人生苫不堪言, 毫无价值,那么早点自裁以离开人间苦海,不就成为 高明之举了吗?或者认为:佛陀所说的人生诸苦,只 是他当时身处的古代奴隶社会的现实,在文明高度发 达的现代社会,应是过时之论了。这实在是误解了佛 陀说苦圣谛的本义和用心。 苦圣谛看似平常,实际是颇难准确领会的。《杂 阿含》卷十五第404经佛陀比喻说:在百步之外,用箭 去射钥匙孔,射一百次而箭箭皆中,对神箭手来说已 是很难了,要射中如一根毛发百分之一大的小孔,箭 箭皆中,则更为困难,而理解一切诸行、诸受皆苦, 要比射中这样小孔更困难百倍!特别是行苦,须在深禅 定中仔细观察心识的微细生灭及深心趋向常乐的无意 识冲动,才能觉察到。 正确理解佛陀说苦圣谛的深义,必须注意如下几 个方面: 首先,说“有受皆苦”、“一切皆苦”“有生皆 苦”,只是佛陀人生价值观的一个方面,而非其人生 观的全面。若就世间一般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观而言, 佛陀实际持人生苦乐间半的人生价值观,他把人类归 于“善道”(其特点是苦少乐多或起码是苦乐间半) ,不仅说人生诸苦,也说人生诸乐,绝非全盘否定人 生价值的悲观主义者,与西哲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 观很是不同。说人生苦乐间半或乐多苦少,可谓客观 持平之论,与现代心理学家们调查研究的结果基本相 符。佛陀不但说人生苦乐间半,而且更说人类有诸多 殊胜,生而为人,是幸运之事,强调“人身难得”, 极为宝贵,这是他的人生价值观中不可忽视的、更为 重要的一面。 第二,只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反省人生,便应承 认佛陀所揭露的人生诸苦,并无扩大渲染,可谓对人 生的如实观。在人间诸苦中,佛陀说得最多的是老、 病、死三苦,他称这三大件为世人所“不爱、不念、 不可意”之物,不仅古人,即现代社会中的富贵人, 恐怕也没有几个认为这是乐事,而希望自己早老、多 病、早死的。老、病、死三者,实际上都是人类现有
目录
前言 序论 作为历史人物的佛陀 一、佛陀生平大略 二、佛陀所说经教 三、人格高尚而又为“超人”的释迦牟尼佛 四、以佛说的原则对待佛说 佛所说经选读1 《杂阿含经》第100经 佛所说经选读2 《杂阿含经》第404经 第一章 生死事大 一、《箭喻经》的故事 二、“诸受皆苦” 三、流转三界,苦无了期 四、人身难得,当度生死 佛所说经选读3 《佛说八师经》 佛所说经选读4 《本事经》第103经 佛所说经选读5 《法句经·无常品》 佛所说经选读6 《杂阿含经》第1 162经 佛所说经选读7 《本事经》第125经 第二章 缘起法则与染净因果 一、佛陀的辩证法——缘起法则 二、四圣谛 三、十二因缘 四、中道及对诸邪见的批判 佛所说经选读8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所说经选读9 《杂阿含经》第296经 佛所说经选读10 《杂阿含经》第287经 佛所说经选读11 《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度经》 佛所说经选读12 《杂阿含经》第474经 佛所说经选读13 《杂阿含经》第750经 佛所说经选读14 《本事经》第107经 第三章 业、因果与伦理教化 一、“业力不可思议” 二、业力因果定律 三、佛陀业力因果论的伦理教化价值 佛所说经选读15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所说经选读16 《杂阿含经》第1044经 佛所说经选读17 《法句经·言语品》 第四章 “如实知见” 一、“三科”、“六大”——佛陀的宇宙结构论 二、三法印——佛法的宗要 三、空、无相 四、真如、实相、如来藏、心性 佛所说经选读18 《杂阿含经》第265经 佛所说经选读19 《杂阿含经》第230经 佛所说经选读20 《杂阿含经》第232经 佛所说经选读21 《杂阿含经》第199经 佛所说经选读22 《杂阿含经》第33经 佛所说经选读23 《本事经》第11经 佛所说经选读24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经》 第五章 “心为法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