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

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

  • 字数: 350
  • 出版社: 厦门大学
  • 作者: 萧友信
  • 商品条码: 978756156556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7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萧友信著的《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 的核心重点,总体概括有以下方向:(1)以闾山教派 之整体为研究对象;(2)台海两岸教派文献比对;(3) 学术理论与宗教实践两全;(4)合并文献与田野调查 ;(5)中文与日文等文献交叉比对;(6)厘清过去不当 传说。本书综合了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观点, 采取了古今文献梳理,配合两岸实地田野调查,融合 而成,适合而后宗教学领域的研究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的深层理论内涵——以闾山教派为核心 第一节 闾山教派内涵之特点 一、闾山教派的价值存有 二、闾山教派的达致目标 第二节 间山教派存有之解读 一、宏观宗教视野 二、闾山教派之祖——净明宗 三、闾山教派文献探索 第三节 间山教派领域与型式 一、偏全概括 二、教派论述型式 第四节 闾山教派背后意涵之真相 一、闾山教派之宗教现象 二、推敲闾山教派科仪之内涵 第三章 净明宗闾山教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净明宗闾山教派之渊源 一、净明宗历史渊源 二、净明宗之教义经典与主张 三、净明宗与闾山教派之关系 第二节 闾山教派神系的形成 一、闾山教派中道教诸神之渊源 二、道教诸界圣神 三、历代得道仙真 四、祖先崇拜 五、古部落巫觋之传承 六、教派离、合之传承 七、教派之混淆 第三节 间山教派的分布与发展 一、闾山教派脉络形成的因素 二、净明宗之分布与发展 三、西南梅山教分布与发展 四、华南闾山教派分布与发展 五、台湾与东南亚闾山教派分布与发展 第四节 间山教派与净明道之会通 一、在信仰结构之融通 二、在教义上之会通 三、在科仪式场之融通 第四章 道教闾山教派科仪探讨 第一节 闾山教派科仪之意义 一、科仪之定义 二、科仪之范围 三、科仪之功能 第二节 间山教派科仪之经典 一、闾山教派科仪的经典 二、闾山教派经典的类型 三、闾山教派经典的传承 第三节 间山教派科仪实践探讨 一、科仪之历史渊源 二、闾山教派科仪之功利思维 三、科仪之“养生”实务 四、闾山教派“送死”实务 第四节 闾山教派科仪之文化价值 一、生命本元(源)之价值观 二、宗教艺术文化之价值 三、伦理道德之教化价值 第五章 闾山教派在台之变迁 第一节 闾山教派在台之历史背景 一、明清时期 二、日据时期 三、二战以后 第二节 台湾道法二门概况 一、台湾道派之解析 二、台湾道法二门之解析 第三节 闾山教派在台之概况 一、闾山教派在台之信仰分布 二、闾山教派在台之概况 第四节 间山教派在台之情势变迁 一、道、法、教、派之混淆不清 二、“道”与“法”二门并用 三、闾山教派在台法脉之变异 第五节 闾山教派在台信仰之变异 一、闾山教派文化之变异 二、闾山教派经典之变异 三、闾山教派科仪仪式之异同 四、闾山教派信仰方式之变异 五、闾山教派神意传达之异同 第六章 闻山教派法脉之探讨与分析 第一节 道教道派之分岭 一、道教派别之渊源 二、道教宗派之划分 三、闾山教派之特质及教主 第二节 法主公派传承 一、法主公派法脉概览 二、法主公法脉之争议厘清 三、法主公派信仰之文献轨迹探讨 第三节 三奶(陈靖姑等)派崇拜 一、三奶派法脉导览 二、三奶派之历史轨迹 三、三奶派之信仰精神 第四节 徐甲派崇拜 一、徐甲法脉概览 二、徐甲派之历史轨迹 三、法脉之科仪 四、徐甲派之信仰精神 第五节 闾山其他各派 一、普庵派崇拜法脉导览 二、瑜伽派崇拜法脉概览 三、其他各法派概览 第六节 闾山各教派之比较分析 一、思想领域 二、科仪类型 第七章 闾山教派之主要思想 第一节 闾山教派思想之源流 一、沿袭道教道家之思想 二、沿袭儒释教之思想 三、沿袭民间信仰与巫术之思想 第二节 闾山教派道法二门之思想 一、道法二门之道法关系 二、道法二门的道法观 第三节 闾山教派术数文化思想 一、闾山教派“术”与“数”的集合 二、闾山教派术数之类别 三、闾山教派术数之功能 第四节 闾山教派社会功能之思想 一、追求社会安全的重构 二、迎合社会理想与吉祥文化 三、探究道教医疗之思想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